【本報台北訊】糖尿病高居十大死因第五名,國內研究團隊用適體檢測「糖化血色素」(HbA1c),並以微流體晶片偵測系統分析,僅需三十分鐘,且成本一百五十元,較大醫院檢測便宜一半,盼未來能推廣至小型診所。
在科技部經費支持下,由清華大學動力機械工程學系教授李國賓、光電工程研究所教授李明昌與成功大學醫學檢驗生物技術學系教授謝淑珠等人執行「糖化血色素適體在糖尿病檢測的應用研究計畫」,昨天在科技部召開記者會發布研究成果。
血漿內血糖為常見的糖尿病檢測指標,不過李國賓認為,血糖會隨著進食多寡與一日三餐時間而波動,甚至會受運動、情緒、壓力影響,容易導致誤差,且一般測血糖還需禁食,是一項「很不人性化量測的行為」。
李國賓指出,當血糖進入紅血球內與血紅素結合後,就形成「糖化血色素」,透過量測糖化血色素,就可反映過去三個月以來的血糖及相關參數的平均值。
研究團隊進一步選用適體取代傳統抗體的方法,檢測糖化血色素,除了可在常溫常壓下使用外,品質不會出現批次上差異、價格也相對便宜,更可更快速辨識糖化血色素。
李國賓表示,透過適體檢測糖化血色素,並以微流體晶片偵測系統分析,僅需二十至三十分鐘,且花費僅一百五十元,較於到大醫院檢測健保給付成本約三百元至四百元便宜二分之一,且準確率與大醫院儀器相近。
李國賓指出,未來希望能將這套系統推廣至小型診所、安養機構,讓醫療行為能從大醫院分散至小型醫療院所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