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英文總統出訪中美洲,過境美國休士頓會見共和黨聯邦參議員克魯茲(Ted Cruz)與德州州長艾伯特(Greg Abbott)等相關人士。會談中認為若簽訂台美自由貿易協定,將有助台美關係的提升。但台美貿易關係真能穩住台灣險峻的國際生存空間嗎?
蔡英文過境美國的同時,阿里巴巴集團董事長馬雲也在美國會見總統當選川普,承諾要提供一百萬就業機會;中、美之間雖存在著緊張關係,但阿里巴巴集團在美國的投資,必然會成為中、美交鋒中的潤滑劑。即便川普「推特」政治「萬箭齊發中國」,恐改變不了美國經濟正需要外資進入刺激的事實。
中國大陸已然透過「一帶一路」倡議,使政治經濟地位上升。同時,前進中亞與南亞地帶,打擊激進組織並提供當地經援與高端技術,使阿富汗、巴基斯坦、中亞五國等同步發展,並對接歐亞經濟聯盟,形成貫穿歐亞大陸的中國戰略版圖,突破美國東進地緣戰略,維護中國在亞洲的國家利益。
此外,就軍事同盟的部分,美軍現於菲律賓、日本、南韓等國都有其駐軍,並提供軍事協助,鞏固雙邊軍事雙邊關係。但在大國戰略當中,台灣的小國外交如何去爭取存在的意義,這點恐是蔡英文動到美國頭上的主因,假若台灣能鞏固雙邊貿易關係,又能強化軍事合作,將更有助於台灣面對中國大陸的牽制。
有鑑於此,蔡英文的踏實外交,真的夠踏實嗎?首先,台美雙邊貿易似有利於台灣;但事實上,台灣可能被進一步索價。其次,中研院歐美所研究員裘兆琳在《外交家The Diplomat》,認為大陸採取零和競爭的模式,打壓台灣,尤其近期中共軍事、外交上動作頻頻,反而強烈加深人民的「台灣認同」,與大陸領導人習近平去年年底所言相反。
但蔡英文卻忽視重點所在,她已將兩岸關係與台灣對外關係脫軌,又如何要求中國大陸以禮相待呢?因此,蔡英文須先承認兩岸關係的正面意義,這才突破踏實外交局限的重點所在。
陳奕璇(台北市/助理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