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報導】英國研究人員在英國期刊《科學報告》發表研究成果,找到一種促進受損牙齒自然修復的新方法,未來若發展成熟,或許能取代目前人造物修補牙體的傳統方法。
當牙齒出現蛀牙等牙體缺損後,醫生通常會用各種不同的人造物質來填充,但這些人造物質往往會阻礙牙本質的恢復。牙本質的主要功能是保護其內部的牙髓和支持其表面的釉質。另外,傳統的牙齒修補方式也容易引起感染,可能需要多次更換填充物。
倫敦大學國王學院研究人員嘗試利用多種小分子藥物,來促進小鼠牙髓中的幹細胞再生,從而讓牙齒缺損處生成新的牙本質。為了讓藥物更好地到達牙齒缺損處,研究人員把少量藥物浸透在一種可生物分解的膠原海綿上,並將它放置在小鼠牙齒缺損處。
他們發現,海綿在一段時間後分解,取而代之的是新的牙本質,最終讓牙齒實現真正的自然修復。
研究者倫敦大學國王學院教授保羅.夏普說,這種修復方法相對簡單,能夠保護牙髓並恢復牙本質,由於其中一些小分子藥物已經在治療阿茲海默症的臨床試驗中測試過,未來這一新方法有望更快投入臨床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