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職場生態仍「陽盛陰衰」,但女性愈來愈強大,據財政部統計處最新統計,二○一五年一百三十三點三萬家企業中,已有百分之三十六點一的企業是「女人當家」,創新高,較前一年微增百分之零點一。若按資本額觀察,資本額愈小,企業負責人性別差距愈小。
統計處表示,企業家數不斷增加,以女性為負責人、代表人或管理人的比重也增加,只是增加非常緩慢。和五年前相比,僅微增百分之零點五,兩性落差仍十分顯著,兩者差距高達百分之二十八。
按行業來區分,住宿餐飲業「女人當家」的情況最多,去年住宿及餐飲業中,有四成七是女老闆,快超過男老闆的人數;其他服務業次之。除了住宿餐飲及其他服務業,其他行業為男老闆的占比都超過六成,尤其營造業、製造業、運輸倉儲業「很陽剛」,男老闆占比都超過七成。
統計處分析,營造業、製造業、運輸倉儲業產業規模較大、資本額較高或職場環境偏陽剛,所以男老闆占比高。住宿餐飲業、其他服務業因進入門檻較低,加上適合女性親切細心的特質,所以負責人的兩性差距明顯低於其他行業。
若按資本額來觀察,各級距營利事業負責人男性占比也大於女性,且占比差距與資本規模成正比。資本額逾一千萬元者,負責人男女性別差距高達百分之四十九;資本額在十萬元以下者,性別差距降為百分之十八。
統計處表示,除了女老闆較多的行業通常資本額較低,華人社會家族企業傳承常常是「傳子不傳女」,讓男性可在家族庇蔭之下,免去由小開始、自行創業之苦,因此掌控的企業資本額比較高,反觀女性企業負責人多屬白手起家。
另外,依據金管會會計師事務所從業人員性別比例分析,雖然女性在會計師事務所內從業人口比例高達百分之七十一,但全台一千九百九十五名具合夥會計師資格的,女性僅七百二十二人,占比為百分之三十六點二,和全國企業女老闆的占比相當。顯示即使是女性從業人員為主的專業服務業,仍有難以打破的「天花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