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西如
清乾隆年間,南昌有位書生,隨父在京就讀,幾無片刻之暇,已到了廢寢忘餐之境地,父親非常快慰。
一日,他走過延壽街,見一少年正在買書,掉落一文錢在地上,他不去告訴少年,卻待其走後拾而昧之。旁邊一位坐著的老翁見狀站起來,問了他的姓名,含笑而去。
後來,這位書生考中了常熟縣令,按規定赴任前得先看謁上峰──江蘇巡按潛庵湯公。他接連拜謁十次,卻連一次也未獲見。最後一次,下人還傳出湯公命令:「不必前去赴任,名字已被剔除。」該生驚問:「何故?」答:「貪!」再問,一會兒,傳湯公口諭:「當年書鋪拾得一錢之事尚可記得?為秀才時尚一錢如命,今僥倖做了地方官吏,豈能不刮地三尺?」書生頓悟:當時在書鋪,問他姓名的老翁,竟是今日的上峰潛庵湯公。
這位書生因小失大,應知「非吾之所有,雖一毫也莫取。」後漢.楊震為官時,有人賄賂他:「只有你知、我知,不必有所忌諱。」楊震曰:「除你我之外,還有天知、地知。」難怪後來楊震名聞千古,為人所景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