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台灣食育協會昨在台北舉辦「啟動食育元年」記者會,邀請「料理達人」吳寶春、陳撫洸、簡天才,「生產者」周俊吉、楊從貴,「消費者」童子賢、張大春、瑪法達、齊柏林等人,每人以一道菜或一個親身體驗的食材故事,分享對「食育計畫」的理念。
作家張大春昨天回想起童年在菜市場迷路時,他沿著麵攤的食物香氣,找到媽媽。童子賢小時候常去田裡「ㄎㄠ土豆」,或是跟在大人後頭撿拾遺漏的花生,賺零用錢貼補家用。有機農友楊從貴欣慰的說:「每次看到成群的水雉鳥在官田溼地上翱翔,這十年來的辛苦都值得了!」博士農夫周俊吉提醒消費者「蔬果不可貌相」,即便彎彎的、醜醜的,依舊是好食材。
台灣食育協會日前發起「號召一百位台灣食育大使」運動,第一批食育大使包括世界冠軍麵包師吳寶春、《看見台灣》紀錄片導演齊柏林、「神農獎」得主周俊吉、環境教育學者葉欣誠、名廚簡天才、烘焙大師陳撫洸、剩食餐廳創辦人方荷生、有機農友楊從貴等十二人,知名國宴主廚「阿發師」施建發現場響應,成為第十三位食育大使。未來一年,「食育大使」需推廣食育觀,包括開辦食育相關講座活動、台灣農產共食派對、在地食材小旅行、國際研討會等。
協會理事長黃兆徽是熱愛台灣農產、在地美食的媒體工作者,她主張「吃在地、趁當季、愛土地、不浪費、親手做、樂分享」,因此去年號召來自台灣各地、有著同樣理念與想法「知食份子」籌組「台灣食育協會」,致力推廣本土友善食材,「用吃改變世界」。
「全球每年浪費十三億公噸食物,相當於全球糧食產量的三分之一,足以餵飽全球近十億饑餓人口。」黃兆徽強調,選擇在地食材,以減少因二氧化碳排放而造成的地球汙染指數,已經成為每個地球公民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