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裡鄉居

文/周靜芝 |2017.01.02
1487觀看次
字級

文/周靜芝
北加矽谷區片土片金,其中有一塊難得的四十畝荒枯地,但離附近住宅區又僅開車五分鐘之距,可謂鬧中取靜。

如果居家彷似義大利的Tuscany,或者任一處風光明媚的鄉村地,便直如住在一個離你很近的「遠的地方」。你能就近而遠遊,去實質感覺外面世界的某一部分,那裡和你的居家城很不一樣,會使你的靈魂變得纖敏,讓你有機會搜尋自我的內心。雖然城色分外耀眼,你能聽見無聲的樸實。

我們的朋友赫莉很慷慨地邀約二十多位客人去她家度過一個初秋午後,那裡面的每一點細節都值得玩味,是一種懂得性情生活的人,用日常的規律與愛好所經營出的品味,它們卻跟金錢關係不大。

赫莉廚房的碗槽旁邊,放了一面餐盤大小的大理石,上面刻了類似居家格言:

「這棟房子乾淨至無慮健康,可也髒得致令無憂(The house is clean enough to be healthy, and dirty enough to be happy)」。

清潔就是規律;而存在規律裡的髒,表達了一種有節制的放鬆。赫莉的房子,在位於講求公共意識的城市裡,也是另一種說法的清潔;她的房子的髒,就在她和邁特一起建立自成體系、又不干擾他人的放縱。

北加矽谷區片土片金,其中有一塊難得的四十畝荒枯地,但離附近住宅區又僅開車五分鐘之距,可謂鬧中取靜。

我想像那地主可能驕傲且固執,除了圍擋荒地的鐵鑄空花牆籬代表了城市文明(電腦密碼控制鐵門開關),整片荒野都是坑坑疤疤的石土,樹林分散不一,野草叢、馬廄、小動物、空蠻,共處一地。所有這些,一起被關進都市生活外,只讓電源水利偷渡,唯願與日頭、星空、蚊蟲為鄰。

赫莉和邁特二人都不過三十出頭,很有自己的生活個性。一聽到四十畝農場僅有三家房宅,旋即搶先和房東聯絡。房東租給他倆兒一棟破舊不堪的兩層白色樓房,還約定照管兩匹馬。

赫莉與邁特日日餵食馬匹,兼清洗馬廄,竟和一匹六歲白色的,另匹二十二歲棕黑的馬,生發出近親的情感。如今兩人騎上馬背,就像我們跨上單車似地輕鬆愉快,扯起馬韁、挺直胸膛,在暢空的屋宅四周遊蕩,把日常瑣煩掃空。

赫莉的邀請函是一張複印的手繪路線圖,線條拙稚洋溢童趣,彎彎曲曲的路線裡畫了樹林、圍籬、房舍、馬、旅行拖車、停車位等等,詳盡清晰。左下角附寫:4:30-5:30 試騎馬;6:00烤肉;7:30卡拉OK;8:30點心;9:00跳舞。豐富多元的活動項目,叫人還沒赴約先雀躍不已。

小夫妻親力親為的,大概花了一年光陰,點點滴滴整修屋宇內外。他們把室內牆壁漆成灰綠,家具則相應為紅棕原木,整體的感受就是舒適。客廳養了一小缸游魚;每間房都有馬的形象,例如客廳架櫃上擺了一張安靜的馬的巨眼照、衛生間的浴簾上則是飛跑的快馬、院前插著馬飾棍。

二樓陽台上放著便餐桌、花藍綠植,可望見遠山林地,及城區夜景。我站在陽台的時刻正當夜幕初臨,有一絲絲近黃昏的黯鬱,卻覺得世界無限好。

從房子的左斜坡,往下走只兩分鐘,瞬見一圈矮木欄圍成的小型馬場。從三歲多至六十幾歲的來客,只要有心想騎馬,赫莉和邁特便耐心地為我們繫上安全帽,一一提示步驟:先站在登馬凳子上,再手扶馬鞍,一腳踩上馬肚邊的腳踏,另一腳旋飛半圈,奮力跨上馬背。一欺近馬身,野性的呼喚旋踵而至,使人產生放手一搏的幻想。

每個客人自帶一道精美食物,擱放在鋪著紅桌布的餐廳桌上,陳列出花花綠綠的各種民族風味。廚房裡煮上新鮮咖啡,香味撲鼻。大家分工合作,在並不太大的後院搭起四張餐桌,布下桌布及蠟燭。

赫莉心細,特為不同年齡層的小朋友分立了射箭區、水槍區、水泥地粉彩畫畫區。天色啟暗,溫度下跌,邁特在院中一角燒出野營篝火,一夥兒人圍在火邊,用一根細長的鐵棍插上棉花軟糖(marshmallow),在火上一邊慢慢轉動糖棍,一邊燒烤棉糖,再把燒好的棉糖夾在兩片全麥餅乾間,成了老外說的篝火甜點(s'mores)。

客廳電視自動不停地放映赫莉參加的騎術比賽。喜歡唱歌的在後院拉開嗓門,由於網絡世界一家,你在唱歌的時候,世界某一角也正在唱此歌的人士,可以和你一起歡唱。唱開了的時候,就也手足舞蹈起來。

晚十一點,赫莉拿出手電筒為我們照亮黑路,送我們去停車地。我對赫莉說:You have a good life.(妳過著美好的生活)。赫莉回答:Yes, I have good friends.(是的,我有很多好朋友)。•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