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族爭鳴 顧盼生姿

文/蘇林、沈安娜 圖/沈安娜 |2017.01.01
3787觀看次
字級
飛舞的白鷴 圖/沈安娜
美麗的紅腹錦雞 圖/沈安娜
東方寶石─褐馬雞 圖/沈安娜
白馬雞 圖/沈安娜
藏馬雞 圖/沈安娜
藏雪雞 圖/沈安娜
藍馬雞 圖/沈安娜
灰頭麥雞 圖/沈安娜
貴妃雞 圖/沈安娜
黑琴雞 圖/沈安娜
珍珠雞 圖/沈安娜
藍腹錦雞 圖/沈安娜

雞年即將到來。事實上,「雞」在生物分類上屬於鳥綱的雞形目,分布地區除了南極冰原上不見蹤跡外,全球各大洲都很常見,所以被認為是陸棲大型鳥類,並且多為留鳥。

雞形目的鳥腿腳強健,擅長在地面奔跑。其中除了人類熟知的經濟動物「家禽」,與人類的生活關係密切外,有不少品種體態雄健優美,色彩艷麗,被視為是珍稀物種。一般的分法,體形較大的種類統稱為「雞」或「雉」,體形較小的種類稱為「鶉」。

美麗的雞形目族群在各地常因瀕危而列入保護範圍,像台灣的黑長尾雉、藍腹鷳等珍貴雉類,無法透過人工繁殖馴養,卻因為羽色絢麗、形態健美,刺激了標本、羽毛工藝品的交易,導致野外獵殺過度,一度列為瀕危本土物種。

以下且先介紹十二種世界各地美麗的雉雞吧!

白鷴 最愛黑白配

白鷴,又名白雉。屬於大型雞類。頭頂具冠。嘴粗短而強壯,上嘴先端微向下曲,但不具鈎;鼻孔不為羽毛所掩蓋著。翅稍短圓。尾長。雌雄異色;雄鳥上體白色而密布以黑紋,頭上具長而厚密、狀如發絲的藍黑色羽冠披於頭後;下體藍黑色,腳紅色。雌鳥通體橄欖褐色,羽冠近黑色。棲息於森林茂密,林下植物稀疏的常綠闊葉林和溝谷雨林。通常成對或成三至六隻的小群活動,性機警,很少起飛,緊急時可急飛上樹。分布於柬埔寨、中國、寮國、緬甸、泰國、越南。

白馬雞 眼罩不離身

白馬雞雄鳥頭頂密被以黑色絨羽狀短羽;耳羽簇白色,向後延伸成短角狀,但不突出於頭上。上下體羽幾純白色,羽端分散呈發絲狀。背微沾灰色;頦、喉沾棕,較長的尾上覆羽和翅上覆羽稍沾暗灰色,初級覆羽內翈暗褐色;外翈暗灰褐色而具白色羽緣,次級飛羽黑褐色而具紫色光彩;初級飛羽和小翼羽暗褐色;尾特長,輝綠藍色,基部灰色,末端具帶金屬光澤的暗綠和藍紫色;中央一、二對尾羽大部分羽枝分散下垂。 雌鳥和雄鳥相似,但體型稍小,羽色較暗淡。

藍馬雞 身在雲深處

藍馬雞是珍稀名貴的禽類,頭側緋紅,耳羽簇白色、突出於頸部頂上,通體藍灰色,中央尾羽特長而翹起,兩側尾羽基部白色。尾羽披散下垂如馬尾,故名藍馬雞。喜歡生活在高山寒冷地區,棲息於海拔較高的二○○○至三○○○公尺的叢密雲杉、橡樹林內,山柳、臘梅灌木叢間,秋後隨著雪線下移,而遷到有水的山谷或開闊的灌叢草原。藍馬雞為大型雞類。全長約九十釐米。體羽青灰色,具金屬光澤,披散如毛髮狀。頭頂和枕部密布黑色絨羽;面部裸皮鮮紅色。飛羽帶褐色,具金屬紫藍色外緣。

藏馬雞 高山紅將軍

藏馬雞也叫哈曼馬雞。雄鳥的體長為七十二至八十一公分,體重一五○○克。頭頂被以黑色的軟而卷曲的短羽如絨,頭側裸出,滿布緋紅色疣狀突,格外醒目。藏馬雞的羽色介於白馬雞和藍馬雞之間。主要棲息於海拔二五○○至五○○○公尺之間的高山和壓高山森林、灌叢和苔原草地。遇到危險時或直接飛到樹上,或飛向山下,但飛不多遠就落到地面上奔跑。主要以植物的葉、芽、果實和種子等為食,也吃少量昆蟲等動物性食物。分布於中國西藏南部。

褐馬雞 譽為東方寶石

褐馬雞是中國特產珍稀鳥類,體高約六十公分,體長一到一點二公尺,體重五千公克,全身呈濃褐色,頭和頸為灰黑色,頭頂有似冠狀的絨黑短羽,臉和兩頰裸露無羽,呈艷紅色,尾巴高高豎起。翅短,不善飛行,兩腿粗壯,善於奔跑。褐馬雞主要棲息在以華北落葉松、雲杉次生林為主的林區和華北落葉松、雲杉、楊樹、樺樹次生針闊混交森林中。僅見於中國山西管涔山國家森林公園、河北西北部、陝西黃龍山和北京東靈山。褐馬雞是中國特產鳥類、世界珍禽,中國鳥類學會也以褐馬雞為會標,其被譽為「東方寶石」。

藏雪雞 全身皆粉斑

藏雪雞額部及眼先淡黃色,頦、耳羽後部、喉及上胸均為白色,頭和頸的餘部深灰色。上背與頸的交接處有一道寬闊的皮黃色帶斑,大致同胸部的一條雜有灰色的帶斑相連,其上布滿灰色或黑灰色粉狀細點,背部帶斑的粉點更為密集。背灰褐色,滿布皮黃色粉斑,腰和尾羽近棕色,亦具粉斑。翅覆羽與背同色,但具棕白色,寬的羽緣,初級飛羽灰褐色,次級飛羽具白色寬邊,在翅上形成大的白斑,中部及兩脅近白色,羽緣黑色,形成顯著的縱紋。

貴妃雞 鳳冠顯風華

貴妃雞外貌奇特,三冠、五趾、黑白花羽是其最典型的特徵。貴妃雞母雞頭部的羽毛格外茂盛,形似歐洲貴婦人使用的羽毛帽,因此得名「貴婦雞」,後因「貴妃」一詞更加貼近中華民族古代文化,群眾接受度更高,遂演變成為「貴妃雞」。貴妃雞體型嬌小玲瓏。冠為羽毛鳳冠,成年雄雞更明顯。冠體前有一獨立的呈錐形小冠體,冠體為豆冠,冠體兩側為碗狀發達的肉質體,延伸為「V」形肉質角狀冠,色澤鮮紅、細致,後側形如圓球狀的大朵黑白花片羽毛束。

白腹錦雞 動物園嬌客

白腹錦雞的羽色美妙絕倫,是中國特有鳥類。一七○多年前,英國人便想盡辦法把白腹錦雞弄到倫敦飼養,讓世人初識這種美麗的鳥類。

同紅腹錦雞一樣,牠也是世界上最漂亮的觀賞雉,在各地動物園和野生動物養殖場均有飼養。目前是中國二級重點保護動物。分布於中國西南山區,國外僅見於緬甸東北部。

紅腹錦雞 外型光采奪目

紅腹錦雞又名金雞,雄鳥羽色華麗,頭具金黃色絲狀羽冠,上體除上背濃綠色外,其餘為金黃色,後頸披有橙棕色而綴有黑邊的扇狀羽,形成披肩狀。下體深紅色,尾羽黑褐色,滿綴以桂黃色斑點。雌鳥頭頂和後頸黑褐色,其餘體羽棕黃色,滿綴以黑褐色蟲蠢狀斑和橫斑。腳黃色。野外特徵極明顯,全身羽毛顏色互相襯托,赤橙黃綠青藍紫具全,光采奪目,是馳名中外的觀賞鳥類。為中國特有鳥種,該物種分布的核心區域在中國甘肅和陝西南部的秦嶺地區。

黑琴雞 褐色尾羽別致

黑琴雞別名黑野雞,屬於松雞科。中等雞類。全長五十五公分左右。雄鳥全身體羽黑色,頭、頸、喉、下背具藍綠色金屬光澤。翅上具白色翼鏡。尾呈叉狀,外側尾羽長而向外卷曲成琴狀。嘴暗褐色。腳裸皮橘紅色。雌鳥全身體羽黃褐色,具黑褐色斑;頦、喉棕白色;翅上翼鏡不明顯;尾羽叉狀,不向外彎曲。為山地森林鳥類,棲息於開闊地附近的松林、樺樹林和混交林中。

別致的是它的十八枚黑褐色的尾羽,最外側的三對特別延長並呈鐮刀狀向外彎曲,與西洋古琴的形狀十分相似,所以美稱「黑琴雞」。

灰頭麥雞 中國常見候鳥

灰頭麥雞全長約三十五公分。夏羽上體棕褐色,頭頸部灰色,眼周及眼先黃色。兩翼翼尖黑色,內側飛羽白色。尾白色,具一闊的黑色端斑。喉及上胸部灰色,胸部具黑色寬帶,下腹及腹部白色。冬羽似夏羽,但頭及胸帶褐色。活動於近水的開闊地帶,以蚯蚓、昆蟲、螺類等為食。分布於歐亞大陸及非洲北部,中南半島,太平洋諸島嶼。中國繁殖於東北地區以及江蘇、福建一帶,越冬於廣東和雲南等地。

珍珠雞 生性膽小易躁

珍珠雞又稱珠雞、山雞、幾內亞鳥。是雞類其中一科,原產自非洲。因其全身羽毛灰色并有規則的圓形白點,形如珍珠, 故稱「珍珠雞」,兩翼發達有力,一日齡就有一定的飛躍能力,一天中可不停地走動,膽小易驚,若一只母雞發出刺耳的叫聲,整個雞群會發生連鎖反應。

珍珠雞因羽毛美麗,體態優雅,一直被世界各地動物園作為珍稀的觀賞鳥飼養。珍珠雞頭較小,體長五十至五十五公分,喙前端呈淡黃色,後部紅色,下方左右各有一個紅色肉髯,面部為淡青紫色,眼部四周無毛,頸細長,全身羽毛底色為藍褐色,密部白色斑點。雌雄珍珠雞羽毛相同,一般雄性個體較雌性稍大,腿高,雄性肉冠聳起較高,肉髯也略大,接近性成熟雄雞鳴叫短促而激昂。珍珠雞與珍珠鳥是兩種完全不同的動物。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