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馬古道.停格歲月5-2 古槐樹、玉津橋與東寨門 文與圖/馬維易 |2016.12.31 語音朗讀 1689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寺登街一景 圖/馬維易玉津橋頭 圖/馬維易東寨門 圖/馬維易 文與圖/馬維易 位於心臟地帶的四方街上,全部用青石條鋪就,兩株五六人才能合抱的古槐樹,十分對稱地矗立在南北兩邊,樹冠如大傘般地遮蔽了四方街的大半個天空。 從四方街往東南方向走約一五○公尺,就能見到彎彎曲曲的黑惠江緩緩地流過沙溪。風吹水面波光粼粼、如絲如帶。一座石拱橋橫跨江面,與水中倒影合成一輪滿月。石拱橋名叫〈玉津橋〉,是座單孔石橋,橋長約三十五公尺,寬五公尺,橋頭上的石雕神態威儀,傳說刻的是黑惠江的「娃娃魚」。 年代不長的玉津橋,是進出沙溪的重要門戶。除了馬幫的蹄印踏過、車隊的軲轆碾過、商人的汗水流過,為它留下大大小小的痕跡,更有風雨歲月為它塗抹上滄桑,如今仍在黑惠江上發揮著餘溫,向旅人訴說著前塵往事。 當年,這座石橋是茶馬古道的必經之地,從位在南方大理來的馬幫,行經玉津橋沿著古道,進入東寨門(當地人稱之為「街子門」),穿過短又窄的巷弄就來到寺登街。再往北前行,便進入麗江和迪慶,最後踏入西藏的地盤。 小小的東寨門,僅容兩匹馬並肩同行。談不上精緻,也缺乏氣勢,只是一座用土磚壘起的拱形寨門而已。這座歷經數百年風霜的老寨門,是寺登街三座寨門中唯一被保留下來的,為人們展示著茶馬古道集市城門的典型樣式。 大約到元末明初時期,寺登街已經初具規模了。那時的寺登街還叫「南塘」,到明永樂十三年(西元一四一五年),四方街上修建起興教寺,「南塘」這一地名也就逐漸演變成漢族和白族合一的「寺登街」。「寺」當然是指「興教寺」,「登」是白族語,意思是「地方」。 清嘉慶年間,在興教寺正對面又修建起了一座宏偉的戲臺「魁星閣」。於是,一個集寺廟、古戲臺、店舖、馬店、巷道、寨門於一身,布局嚴謹、擁有完善生活機能的古道集市誕生了。 沙溪的四方街比大家耳熟能響的麗江四方街,大了至少兩倍,是當年沙溪的核心靈魂所在。曾經擁擠過、嘈雜過的它,只有高聳的古戲臺和雄偉的興教寺,還在昭示著寺登街曾經的昌盛。如今不離不棄陪伴的,也只剩滿地堆積的白色槐花了。 前一篇文章 海闊天空 福隆車站 月台便當消失了! 下一篇文章 旅遊大小事 關島馬拉松 海天一色中起跑 熱門新聞 01【詩】海天合抱的課題2025.04.2902傳證長老圓寂 弘法度眾利群生2025.04.3003全台桐花盛宴 追逐五月雪2025.04.2804【遊藝筆記】又見春光到楝花2025.04.2905【閃文集】獨立與愛情的象徵2025.04.2906北海道場首屆三皈五戒 佛子滿法喜2025.04.2807退休之後2025.05.0108清德寺熱心公益 南投縣府感謝佛光山 2025.04.2809紐約佛教聯合會浴佛 佛光人共襄盛舉2025.04.3010新馬寺慶佛誕 2萬人誓行三好2025.05.01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35小時驚恐通關記【印象旅人】懷念震災前花蓮願之旅【海闊天空】春天的約會 老眷村變身最美聚落【海闊天空】穿越疫情 日本追櫻感觸多 【印象旅人】嘉義祕境 春花燦爛【海闊天空】祈福之旅 走一段大甲媽祖遶境 作者其他文章職人街的維吾爾生活味 老城區浪漫迷走 雲南峰岩洞 探訪穴居人-- 洞底探險 另類風光 雲南峰岩洞 探訪穴居人-山中傳奇 找洞尋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