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曹珊
《西遊記》第八回說道,釋迦如來欲往東土造經傳極樂,在盂蘭盆會之上宣揚傳經因果之後,只見觀音心神領會,主動請纓。觀音一去東土踏看路道,在霄漢中行,半雲半霧,目過山水。除謹記路途遠近之外,途中也替那取經人代收了幾個徒弟,分別是卷簾大將、天蓬元帥、西海龍王三太子以及大鬧天宮的孫悟空。
觀音去東土尋找那善信之人,為何途中替那取經人代收徒弟,此意何為?熟讀《西遊記》的讀者都知道,觀音欲去東土走一遭,釋迦如來吩咐觀音注意事項之外,又再叮囑觀音:「假若路上撞見神通廣大的妖魔,你須是勸他學好,跟那取經人做個徒弟」。
從書中第八回來看,觀音先替那取經人代收徒弟之舉,乃觀音接領釋迦如來法旨的舉動罷了。既然書中如此描述,何來之疑問呢?諸位有所不知,釋迦如來此語,可謂一語雙關,暗指觀音所發大悲願也。
《神咒經》云:「爾時觀世音菩薩白佛言:『世尊是我前身不可思議福德因緣,今蒙世尊與我授記,欲令利益一切眾生,起大悲心,能斷一切繫縛,能滅一切怖畏。一切眾生,蒙此威神,悉離苦因,獲安樂果』」。
孫悟空大鬧天宮被玉皇大帝張堅氏請來的釋迦如來降伏,壓在五行山下;那天蓬元帥帶酒戲嫦娥,遭貶下界錯投豬胎;卷簾大將打破玻璃盞,觸犯天條,被貶下凡為妖;那西海龍王三太子敖烈縱火燒了殿上玉帝賞賜之明珠,被其父表奏天庭,告了忤逆,幸得觀音搭救,活於深澗之中。
我們看,無論是孫悟空、天蓬元帥、卷簾大將還是西海龍王三太子皆是獲罪之身。獲罪之身者,繫縛也、怖畏也,當有觀音能斷能滅爾。觀音菩薩利益一切之眾生,大悲心遍照十方剎土,此為其所發之大悲願也。
故,觀音臨行前,釋迦如來吩咐觀音:「假若路上撞見神通廣大的妖魔,你須是勸他學好,跟那取經人做個徒弟。」此番叮囑亦呼應前面釋迦如來對概眾所說的:「別個是也去不得,須是觀音尊者,神通廣大,方可去得」之語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