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用一次性包材 蛋價看漲20%圖/彭宣雅
【本報台北訊】兩年前為了防疫問題,農委會修訂「動物傳染病防治條例」,其中第14條規定「裝載生鮮禽蛋,應使用一次性之裝載容器或包材」,也就是洗選塑膠包裝或紙盤包裝,法令緩衝期昨天午夜截止。今天起,未使用一次性包材盛裝生鮮禽蛋,將依法開罰三至十五萬元。業者表示,這將使成本大增,蛋價至少漲兩成,零售價將從每台斤二十九元,提高到三十五元以上。
新竹縣蛋商公會理事長陳仁欽表示,傳統市場使用的大型塑膠箱,清洗一個成本約要五元,但用大紙箱裝雞蛋,一個要四十元,且難以堆疊、壓重,搬運成本多一倍。
業者認為,若為防疫,傾向先從「清洗箱籠」做起,塑膠箱籠使用後清洗即可,箱籠上貼QRcode,就可辨別是否清洗過,也能達到防疫效果。
農委會防檢局表示,法令上並沒有轉圜空間,但會請地方政府給業者「限期改善」,請業者盡快符合法令。
陳仁欽表示,若以現在雞蛋每台斤二十九元計算,若用了一次性包材,零售價至少每台斤要三十五元以上。散裝大型塑膠箱的蛋大多是傳統市場、團膳大通路業務使用,一粒蛋約二、三元;一般超商販賣、全程使用冷鏈運輸的品牌雞蛋,一粒要價八至十元。
農委會畜牧處指出,過去兩年來,為了大型業務用的散裝蛋好搬運,多次邀集紙廠共同研發多款可以盛裝雞蛋的一次性紙盒蛋箱,不僅一次可以堆疊三十盒不變形,搬運、移動也很方便,雖然當初評估一個紙盒要價四十元,但未來若大量生產使用,成本還會再降低。
產業界人士直言,鄰近的中國大陸、東南亞國家、日本、韓國、歐美等國,全都是使用紙盤盛裝雞蛋,台灣要走進國際社會,成為防疫的一員,觀念必須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