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懷三國人物》馬岱、魏延與廖化

吳桃源 |2007.04.19
4762觀看次
字級

馬岱是馬超的堂弟,在《三國演義》中最重要的一場戲就是斬了魏延。那時諸葛亮剛過世,楊儀代理丞相,蜀軍準備拔寨暫退,魏延負責斷後。              〈圖/左廖化、馬岱、魏廷〉
 
但魏延首先不服楊儀的領導,而且認為不可因丞相之死而廢了國家大事,執意要率兵攻打司馬懿。魏延的表現完全在諸葛亮的預料之中。接著魏延不僅拉攏馬岱相助,而且還在南返漢中時,沿路燒毀棧道,阻拒楊儀的歸路。之後兩軍對峙,楊儀立即取出錦囊(諸葛亮所遺留的妙計)一看,用手指著魏延說,你若敢在馬上連叫三聲:「誰敢殺我?」,就將漢中奉送給你。
 
魏延大笑說,別說三聲,就是三萬聲,又有何難?於是就在魏延剛喊完第一聲時,馬岱出其不意,大叫一聲:「我敢殺你!」瞬間斬魏延於馬下。(一○四與一○五回)按《三國志‧魏延傳》記載,魏延確實為馬岱所斬,但是楊儀派去追殺,並非諸葛亮事先授予馬岱密計。再看《三國志‧楊儀傳》,楊儀自從誅討魏延判亂有功,返回成都後,一心以為自己就是諸葛亮的接班人,結果政令發表,卻是蔣琬,這使他火冒三丈,口出怨言:如果當初投奔魏國,下場不會這麼慘。但也因此被貶為平民,自殺以終。
 
以上這兩段史實讓許多三國專家忙著替魏延翻案,說他受了不白之冤,甚至也有人大談諸葛亮對魏延有偏見(說他腦後有反骨,雖屬虛構,但諸葛亮與魏延之間的矛盾還是有跡可循)。無論如何,看魏延與馬岱一生,只能說都是一場悲劇。
 
因為馬超家族曾被曹操殺盡兩百多人,幾近滅門血案,最後投靠劉備時只剩下馬超、馬岱二人,而馬超臨死前又將馬岱托付給劉備,說繼承家族血脈只靠馬岱一人了。西涼的馬氏家族在三國史中不啻一頁悲劇。
 
魏延更可憐,明明想全力攻打曹魏,卻只因與楊儀不和,被誣為反叛,還遭追斬的命運。這不禁讓人想問:魏延一生奮戰不休,所為何來?他從追隨劉備開始,先駐守漢中,大破魏軍將領郭淮,後跟隨諸葛亮南征北伐,驍勇善戰,無奈下場竟是如此悲慘。難怪許多人替他感到不平。

和馬岱、魏延的悲劇性相比,廖化卻給人一種喜感。他因出身草莽,又背負著「蜀中無大將,廖化做先鋒」的戲謔之語,很多人也就不太追究這笑話對他是否公平。
先看看《三國演義》中對他的描述,第一次出場是與關羽相遇,不僅將誤劫劉備二(糜、甘)夫人的手下給殺了,並送還二夫人給關羽(二十七回)。第二次是劉備西行入蜀前,他率軍來歸,劉備請其助關羽守荊州(六十回)。第三次是劉備稱漢中王時,關羽準備取樊城,兩位先鋒傅士仁、糜芳飲酒肇事,軍營起火,關羽大怒,轉令廖化為先鋒(七十三回)。後來關羽敗走麥城,廖化則突圍前往上庸求救兵(七十六回)。也就是說從建安十六年(西元二一一年)至建安二十四年(關羽死),廖化一直跟隨在關羽身邊。
 
再看《三國志》的說法││廖化為關羽的主簿。所謂主簿就是替將帥重臣出主意的幕僚長。如果廖化能力不足,關羽如何委以重任?由此可知,廖化在未入蜀前,在關羽陣營已有獨當一面的架式了。

關羽死後,劉備命廖化為宜都(湖北境內)太守,繼續為蜀漢奮戰。劉備死後,廖化跟隨諸葛亮北伐,與姜維堅守劍閣。諸葛亮死後,跟隨阿斗降魏,病死於洛陽途中。

因此從廖化一生幾個階段來看,不僅不應再視他為一先鋒的丑角,而且劉備集團入蜀後所招攬的張松、法正、秦宓、嚴顏、王平、馬忠、黃權等人,不論文武,都是當時蜀中人物的佼佼者。若要再說「蜀中無大將」,不僅是對益州人士不敬,也暴露了對三國史的無知。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