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蘋果外觀不起眼,個頭小果皮斑駁,橫切後果核四周有「水浸狀」果肉,不懂的人以為壞了。圖/洪敬浤
蜜蘋果外觀不起眼,個頭小果皮斑駁,橫切後果核四周有「水浸狀」果肉,不懂的人以為壞了。圖/洪敬浤
【本報綜合報導】台灣高山蜜蘋果已經上市,果核四周的蜜腺獨具風味,讓不少人愛不釋手,專家說,好吃祕訣其實是因為果樹代謝異常!
果樹專家說,相關研究仍在進行中,這是果樹醣類代謝異常的生理障礙,產生「水心症」,成因有很多,若發生在梨子,味道會變差,果肉易爛只能淘汰;在特定品種的蘋果上,反而成為好吃的代表。
蜜蘋果外觀不起眼,個頭小果皮斑駁,橫切後果核四周有「水浸狀」果肉,不懂的人以為壞了,其實是蜜蘋果獨特的蜜腺,吃起來特別甜。
台中市農業局作物生產科長林英琮說,蜜蘋果的蜜腺是天然形成,高山日夜溫差大,蘋果為了禦寒保護種子,將澱粉轉換成果糖,以免凍傷,產生半透明的蜜腺,蜜腺其實是果肉變成「凍熟狀」。
林英琮推測,為了促進結蜜,果農施肥時減少「鈣」成分,讓果樹以為自己生病了,進而分泌多點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