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食品藥物管理署委託國立師範大學瞭解國內學童用藥狀況,發現學童最常服用及購買的藥品是「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最常見品項為痠痛貼布,師大教授張鳳琴說,部分學童認為在藥局購買的藥物安全性很高,像是感冒藥、胃藥等,有人則是大量使用痠痛貼布,但過量使用,恐會引發器官衰竭。
師範大學調查國內五千八百多名含高中職以下的學生,發現最常購買或使用的成藥、指示用藥中,以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為最大宗,占二成三,其次為綜合感冒藥、解熱鎮痛藥、胃藥等;高中購買使用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比例最高。
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常含有阿斯匹靈、布洛芬,張鳳琴說,多數學童不了解「痠痛貼布也是藥」,不少學童甚至認為貼愈多效果愈好。痠痛貼布有消炎止痛成分,若同時再服用消炎止痛藥品,兩者藥效加乘,容易造成肝腎負擔,出現急性肝功能衰竭等反應。
食藥署藥品組科長黃琴喨表示,大多數學生已知道用藥前需看標示,但仍有二成以為自行加藥病情可以好得更快,食藥署也積極推動用藥分級的觀念,增加學童用藥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