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五十三歲的李勤如,是大陸江西省新幹縣七琴鄉燥石村的「唯一」村醫,從一九七九年學醫回村後,一直扎根山區。這些年來,他走了超過十萬公里山路、穿壞了二百多雙鞋。圖/新華社
今年五十三歲的李勤如,是大陸江西省新幹縣七琴鄉燥石村的「唯一」村醫,從一九七九年學醫回村後,一直扎根山區。這些年來,他走了超過十萬公里山路、穿壞了二百多雙鞋。圖/新華社
【本報綜合報導】今年五十三歲的李勤如,是大陸江西省新幹縣七琴鄉燥石村的「唯一」村醫,從一九七九年學醫回村後,一直扎根山區。這些年來,他走了超過十萬公里山路、穿壞了二百多雙鞋。李勤如的老伴彭小梅心疼說:「以前鎮裡和他一樣的村醫,早就在外面賺大錢了,只有他為了山上的鄉親放不下心。」
根據新華社報導,為解決鄉村醫生短缺的問題,當地政府也祭出補貼優惠,標榜「每個月可領人民幣三百元(約新台幣一千五百元)生活費」,至今卻沒有一個人來報名。燥石村的年輕人大多都去外地工作,村裡一百二十多個年長者成為「空巢老人」。
李勤如說,只要天氣變冷就會比較忙,日前村裡的李婆婆就來電說,家裡老頭子氣喘又犯了,自己也頭暈得厲害,他就立刻拿起醫藥箱往山上跑。村裡老人家說:「村裡只剩我們幾個年老體弱的老傢伙,平時無論是看病、砍柴、買鹽買食物,我們都會找李醫生。」
村民表示,只要打電話給醫生,無論刮風下雨他都會來探望,甚至覺得醫生比親兒子還要好!「每次他來我們就會告訴他,就算不看病也想請醫生在家裡吃個飯」。
在山區行醫三十六年,現在李勤如的雙眼患有老花、雙腿有嚴重的風溼性關節炎,彭小梅表示:「他晚上也敢騎摩托車上山,一年到頭賺不到錢,我都擔心危險但他就是不聽。」李勤如認為自己不想如此安逸,也沒有什麼高尚的想法,他只知道,這些留守在家鄉的老人走路都搖搖晃晃了,實在不忍心讓他們去十多公里外的醫院看病。
即使收入低、危險高、身體逐漸變差、兒女已長大,但李勤如仍不願結束他的村醫一職,他說,自己是土生土長的燥石人,也是一名醫生,「哪怕村裡只剩一個老人,我都會繼續堅持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