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寶麟
朋友常在生活細節中叨念女兒,例如少吃高糖食品等問題,母女為此屢生衝突。之後,女兒回家時,毫不客氣指名伴手禮是給爸爸的,朋友聽了更是滿腹委屈。
其實遊子自異鄉工作返家,心情自然是雀躍的,替父母挑選當地特產小吃,更是用心良苦。然而,原本喜悅的心情卻屢被潑冷水,做母親的,被自己主觀偏好所牽引而不自知,溝通變成單行道,看不見女兒可貴的初發心,衝突後彼此更無法聽到對方的心聲。
去年有部法國文學名著改編成的動畫電影《小王子》,片中狐狸想和小王子做朋友,對他說:「我告訴你一個祕密當作禮物,只有用『心』去看,才能看得真切,重要的東西,肉眼是看不到的。」朋友女兒的禮物不是重點,初發心才是,而那個只能用「心」去看,才能看得真切。
這件事讓我體會,與人互動若有衝突,應避免立刻發作,心中默數到十,冷靜半晌,試想發了脾氣讓對方受傷,自己會從中得到快樂嗎?若不能,那麼生氣時,就要先停聽看,用「心」去看對方的初發心,其心屬於善意,縱然言語舉止唐突,都是可以包容和體諒的。
當然有些狀況屬於「我是人非」,對方沒有同理心,這也無妨。因為改變別人著實不容易,所以改變別人不如改變自己;降伏別人,不如降伏自己。只要能調整好自己,隨時用心去看對方的初發心,最後必定是無爭的圓滿收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