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輩牙口差 軟爛食物未必愛

 |2016.11.23
3136觀看次
字級
長輩最喜歡吃的前三名都是小吃:米糕、肉圓、碗粿。圖/葛惟庸提供
長輩最喜歡吃的前三名都是小吃:米糕、肉圓、碗粿。圖/葛惟庸提供
長輩最喜歡吃的前三名都是小吃:米糕、肉圓、碗粿。圖/葛惟庸提供

【本報台北訊】一般傳統觀念認為老人牙口不好,把長輩吃的東西剪碎、燉糊,其實高齡長輩未必喜歡這些軟爛食物,那究竟長輩喜歡吃什麼?食研所為開發長輩專屬食物,針對嘉義地區高齡長者進行調查,發現受訪者最懷念、喜歡吃的前幾名都是地方小吃,第一名是米糕,第二名是肉圓,第三名是碗粿,偏重油重鹹不夠健康。

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副研究員李燕茹表示,這是嘉義地區問卷訪問上百位長輩得到的結果,調查不限於正餐或小吃,只想知道長輩心裡究竟想吃什麼。

訪談的過程中,長輩不只一次反應,吃的東西「爛糊糊」,照顧者或家人用果汁機、食物調理機絞打過,或用剪刀剪碎,「看了就不想吃」、「好像在吃廚餘」,看來就引不起食欲。礙於牙口退化、吞嚥功能不太好,肚子餓還是勉強吃下,久而久之越吃越少,影響身體健康。

李燕茹說,台灣步入高齡化社會,有些長輩健康狀況不錯,咀嚼、牙口機能還蠻好,到外面自己買想吃的打牙祭,有的質地太乾、太硬;有的太鹹、太油並不合適。

因此,食研所嘗試把肉圓做成調理包,用食品技術改變澱粉質地,讓肉圓的皮沒有這麼厚、Q彈有韌性,並控制糖分和鹽分,長輩想吃的時候加熱,外觀還是維持肉圓原本完整的樣子,不是稀稀糊糊、絞爛的狀態,吃起來又不像一般肉圓那麼難咬,想吃時再加熱,不受時間、行動力限制,赤肉丸也一樣,反應還不錯。

她說,未來高齡食品開發研究,就是朝這個方向走,包括把內餡軟化變得更好咬,把Q彈的食物變得較容易咀嚼入口,像碗粿這類地方小吃,也可做成冷凍調理包,方便長輩隨時想吃時,解凍加熱後能吃,讓長輩更容易進食,也更愛進食,對健康也有幫助。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