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占青
陸蠡是民國時期著名的散文家,文化才子。上個世紀三○年代中後期,他在上海租界的文化生活出版社負責出版工作,當時正值全國抗戰如火如荼之時,文化生活出版社經常出版一些反日的書籍,號召國人團結抗日,寧死不當亡國奴,這遭到了日本侵略者的嫉恨。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日本人占領租界,下令租界巡捕房查封文化生活出版社,抓捕陸蠡,陸蠡剛好因事外出,躲過了一劫。巡捕房的人在社裡搜走了大量已經出版的書籍,還逮捕了出版社的數名職員,並發布了對陸蠡的懸賞通緝令。
親朋好友都勸陸蠡趕快躲起來,保命要緊。可陸蠡根本不聽,他心中非常自責,覺得出版社的職員是代自己受過,倘若自己跑了,那實在對不起無辜的職員,這種獨自苟活的日子更不是他想要的。
為了救出職員,陸蠡隻身一人來到巡捕房自報了姓名,說一人做事一人當,要求巡捕房把社裡的職員給放了。巡捕房的人一看陸蠡自投羅網欣喜若狂,想「世上怎麼還有這種主動送上門的傻子」。巡捕房馬上將陸蠡戴上手銬送到了日本憲兵隊。在日本憲兵隊的刑訊室裡,日本人問他:「你愛不愛國?」陸蠡高聲回答:「愛國!」日本人又問:「贊成南京政府(指汪偽政權)麼?」陸蠡堅定地搖搖頭:「不贊成!」日本人最後問:「日本人能不能征服中國?」陸蠡答道:「絕對不能征服!」
聽完陸蠡這番鏗鏘有力地回答,日本人惱羞成怒,對陸蠡施以各種酷刑讓其屈服投降,但陸蠡就是錚錚鐵骨不低頭,最後在酷刑之下吐血而亡。
古語言:「威武不能屈」,一個人的骨頭到底硬不硬,只有處於危難之時才能顯現出來。作為一名文化人,陸蠡選擇了捨生取義,以身殉道,這種無畏精神是令人高山仰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