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在新聞媒體看到「超級月亮」這個名詞,為什麼超級月亮這麼多呢?中央研究院天文研究所表示,「超級月亮」是一個經常出現的天文景觀,神奇的不是這個現象本身,而是人類居然可以用科學知識正確預測超級月亮出現的時間,這比超級月亮更神奇。
中研院天文所首先澄清,「超級月亮」一詞來自於占星學。真正的天文學名詞是「近地望」。望,指的是月球、地球、太陽成一直線;「近地」,是月球的軌道最接近地球,這兩個現象加起來,剛好就是「超級月亮」。簡單的說,這一天看到的滿月,比其他時候的滿月看起來較大。
天文所指出,月球是以橢圓軌道繞著地球公轉,有近地點和遠地點。「月球—地球」這整個系統,又繞著太陽公轉。對「月球—地球」系統來說,陽光照射的角度以一年的周期變化。每年大約會發生一次超級月亮,也就是月亮剛好在近地點上,而且太陽剛好在相對位置。從地球上看,這就是「超級月亮」。「每年有一次超級月亮,就不一定是新聞,這就跟每年有一次中秋節的意思差不多。」
為什麼會有「多少年來,最大的超級月亮」的說法?天文所表示,因為月球軌道的橢圓率,不是固定的。月球的軌道其實受到太陽和地球的干擾,會有微小的擾動。這微小的擾動,如果乘上月球和地球之間的平均距離三十八萬公里,馬上就會變成一個巨大的數字,反映在日常生活當中,就是每年的超級月亮大小不一。這就是為什麼我們經常看到超級月亮的新聞,且今年的超級月亮跟去年、明年的,都不會一樣。
天文所指出,放眼整個太陽系,地球是唯一可以「賞月」的行星。月球的直徑是地球的零點二七倍,在整個太陽系裡面,遙遙領先其他行星系統。雖然軌道的變化很小,但是因為月球跟地球的直徑比例,結果就是超級月亮看起來更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