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協定今天生效,全球合力對抗地球暖化。圖/美聯社
巴黎協定今天生效,全球合力對抗地球暖化。圖/路透
【本報台北訊】巴黎協定今天正式生效,面對極端氣候帶來近在眼前危機,台灣雖然於去年通過「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並提出比亞洲各國都還要具野心的減碳目標;但是,不管是目標如何落實、期程如何制定等,目前都還未確定,產業界也只能從旁觀望,不知如何執行,另外,不直接要求能源部門負起能源責任,也可能使得減碳目標無法落實,都是台灣能否達成自訂目標的挑戰。
台灣去年於「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辦法」中設定二○五○年溫室氣體減少到二○○五年一半,也提出自主減碳承諾「二○三○年降至二○○五年標準的再減百分之二十」的目標;環保署原定在巴黎公約生效之前,就能公布具體減碳目標與期程,不過,因各部門仍須協調整合,因此,時程不斷延後。
環保署溫室氣體減量管理辦公室指出,目前「國家因應氣候變遷行動綱領」正報行政院核定中,預計十一月中可以公開徵詢外界意見,綱領內容有分調適跟減緩兩大面向,除了能源、工業、運輸、農業、住商等原本就有的排碳五大部門之外,因應國際趨勢認為廢棄物處理也是碳排重點,因此新版本也加入了環境部門,共六個部門。
6部門 協調整合
另,未來環保署將制定減量推動方案,屆時會訂出每五年一次、共七次的階段管制目標,制定管制目標的作業準則,經由各部會代表、環團代表討論後即將確認發布,屆時,各部門就可以依照這個作業準則,訂出各部會可以減碳的工作項目,力拚今年底前可以提出。
環保署指出,未來目標該怎麼訂,還有待部會整合與溝通,環境品質文教基金會董事長謝英士則表示,目前連各部門誰應該減多少,都還未明確,未來能否達成目標,讓人擔憂,應該比照瑞典等國家,直接要求能源部門減量是最直接的做法。
電業法 關鍵要素
環保團體表示,盼完全執政的民進黨硬起來立法,要求國內重工業發展天然氣,禁用石化燃料發電,同時增收能源稅。「台灣定的減碳目標要有很強力、很積極的能源轉型才能做到。」台灣環保聯盟祕書長陳秉亨表示,根據工研院自己算出來的能源模擬,要達到目標,包含住宅空調率等要強力轉型,但問題在於,國內用電過於便宜,能源價格偏低,人民對能源浪費無感。若能立法通過增收,除了鼓勵人民節省能源,對用電大戶來說也能誘導發展其他乾淨產業。
綠色和平再生能源專案主任蔡絲婷表示,台灣要發展再生能源,最關鍵要素之一就是電業法有否建構好環境。但立法院至今沒處理,且雖該法宣稱綠電先行,卻無配套措施,時程也不積極。
我國一年排碳總量達二點五億噸,全球排名二十三名,台灣的人均碳排放量是十點六二公噸,全球排名二十名,為全球平均的二倍多,比大陸、日本還高。
小檔案
因應氣候變遷問題,聯合國氣候峰會去年底通過巴黎氣候協定。三大重點是,要在2100年、本世紀末前,控制全球升溫,在2℃以內,並努力達到1.5℃目標;各國還要自訂溫室氣體減排量,每5年驗收;2020年開始,要撥款1000億美元當成抗暖化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