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中訊】一名五十三歲台商日前搭乘飛機準備降落時,突然右側眉骨上方一陣劇烈疼痛,就醫發現罹患「航空性鼻竇炎」,接受微創旋轉刀鼻竇內視鏡手術後,頭痛不再發作。
澄清醫院中港院區耳鼻喉科主任陳忠雄表示,人體靠鼻竇出口保持鼻竇內外氣壓的平衡,當氣壓突然變化時,如飛機降落或坐高鐵,患者竇內突然形成負壓造成鼻竇粘膜損傷,引起繼發性感染,稱為氣壓創傷性鼻竇炎,也稱「航空性鼻竇炎」。
陳忠雄指出,輕者額頭短暫不適,或上列牙疼面頰發麻;重者鼻竇區突然疼痛,以額竇區為甚;嚴重者還會併發鼻出血或從鼻腔流出少量分泌物,持續數日症狀才會消失,部分患者繼發感染形成化膿性鼻竇炎。
陳忠雄提醒,患有嚴重鼻中隔偏曲、鼻息肉、過敏性鼻炎或鼻竇炎者,搭飛機前預先矯治,鼻竇通氣欠佳者當飛機下降前,先使用血管收縮鼻噴劑,保持竇口通暢。航空性鼻竇炎大部分患者藥物治療即可,反覆發作就要考慮手術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