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經濟拮据、食指浩繁的原生家庭,一張直徑一米長的褐色圓桌,是餐桌也是我們孩子的書桌。昏黃燈光下,姐妹們共擠一桌寫功課,母親則慈愛地在一旁做著毛線代工陪伴;這生命中的第一張書桌,伴我度過無憂的童年,同時開啟我通往獲取心靈安定感的捷徑。
圖/王美懿
文/王美懿
在經濟拮据、食指浩繁的原生家庭,一張直徑一米長的褐色圓桌,是餐桌也是我們孩子的書桌。昏黃燈光下,姐妹們共擠一桌寫功課,母親則慈愛地在一旁做著毛線代工陪伴;這生命中的第一張書桌,伴我度過無憂的童年,同時開啟我通往獲取心靈安定感的捷徑。
成家後,即便空間小,我仍堅持餐桌要用圓形,並兼為看電視教學時的書桌,每每端坐在這直徑僅九十分公的圓桌前,那種又變回小朋友的快樂感覺,是金錢買不到的啊!
寓居都市集合住宅,為得享黛綠年華時最愛庭院中閱讀、品茗及靜思的喜悅,便商請先生在植有蘭花的後陽台釘張折合板,這是我白天閱讀時的主要書桌。
至於用來寫作及編製講義的大書桌,臨窗而立;放有列印機、書架及植栽,是先生的愛心支持。環繞桌側的,除了伴我多年抒懷用的古箏,餘如大姐的水晶球、義兄的檜木筆飾等贈品,件件皆承載著親友們的滿滿祝福。於僅一坪大的空間入口橫梁上掛一斗笠,乃效法百丈懷海禪師「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精神,以示「一日未寫,一日不食之決心。」
三張形殊卻同名喚「幸福」的書桌,各自為我延續不同人生階段的美好時光,目標則是一致的,即是:靜靜伴我,用心讀、用心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