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外電報導】奈及利亞的伊斯蘭激進組織「博科聖地」,二○一四年四月綁架了奈國奇博克鎮的二百多名女學生,其中二十一名獲釋的女學生十六日與家人激動重逢,同時訴說她們失去自由期間的遭遇。
在奈國首都阿布加舉行的一項基督教歡迎活動中,獲釋的女學生葛蘿莉亞.丹姆說,她與其他遭到綁架的女學生曾經連續四十天未進食,她並至少有一次與死神擦身而過。她說:「我當時在森林中;飛機在我附近投下一枚炸彈,但我並未受傷。我們連續四十天粒米未進,但並未餓死。」
奈國政府最近與「博科聖地」談判釋放人質的事宜,這些女孩十三日獲釋,也是首批談判後獲釋的人質。奇博克是位於奈國東北部的偏遠小鎮。
女學生的家長與親友抵達現場時,歡迎儀式暫時中斷。家長與他們的女兒擁抱,淚流滿面。其中一名女孩的母親拉哈.艾曼紐說:「我從未料到還可以見到女兒,希望仍未釋獲的其他女孩也能夠安然歸來。」奈國新聞部長莫哈梅德說:「家長高興又激動。」他又說,奈國政府將持續與「博科聖地」談判,直到遭綁架的女學生全數獲釋為止。「博科聖地」手中還有一百九十七名人質。
另一名獲釋女孩的父親阿巴納住在毗鄰阿布加的納沙拉瓦省。
由於據說許多遭到綁架的女孩被迫嫁給「博科聖地」成員,他擔心迄未獲釋女孩的處境。他說:「有些女孩帶著嬰兒回來。可是想想,我們是否打算殺害這些嬰兒?我們做不到,否則等於我們不希望這些女孩回來。只有上帝知道為什麼會發生這種事。這是上帝的旨意。」他又說,這些女孩的遭遇已被政治化,「孩子不是金錢或衣服,孩子是父母的驕傲」。
遭到綁架的女學生大多是基督徒,淪為人質期間,被迫改信伊斯蘭教。「博科聖地」綁架她們之後,美國第一夫人蜜雪兒.歐巴馬曾加入營救行列,該組織與奈國政府之間的對抗隨即引起國際關注。「博科聖地」最初綁架二百七十六人,其中數十人很快逃脫,另有一名十九歲的女孩今年初獲釋時,已經生下一名嬰兒。
「博科聖地」企圖在奈國境內成立一個基本教義派伊斯蘭國家,二○○九年開始對抗奈國政府,至今已造成逾二萬人死亡,二百六十萬人流離失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