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巡迴餐車計畫—行動廚房」首度進軍校園,帶領孩子認識從「作物到食物」的過程。
圖/北市大湖國小提供
【本報台北訊】由幸福果食團隊主辦「校園巡迴餐車計畫—行動廚房」,過去曾在田裡、魚塭、海邊舉辦餐會,明天將再度進軍北市大湖國小,帶領五年級孩童認識「作物到食物」的過程,自製午餐享受樂趣,也傳遞溫暖的飲食態度。
二○一二年「稻田裡的餐桌」計畫誕生,幸福果食團隊透過群眾募資平台,把人帶下鄉,運用在地食材舉辦餐會,帶人認識土地、宣導正確飲食觀念,走過近七十個鄉鎮,稻田、魚塭、海邊統統化身餐桌。
幸福果食共同創辦人廖誌汶說,校園行動廚房這回想將農產品和農村帶回都會區,從北市大湖國小開始,盼透過孩子的餐桌教育影響父母,讓親子互動享受餐飲樂趣,進而提升對台灣農產品的認同。
九日針對六年級學生舉行第一梯次校園餐車活動,明天則以五年級學生為主。大湖國小輔導主任徐秋婷認為,台北市資源最多,但浪費的剩食情況也「名列前茅」,透過活動,可以給孩子更好的食農教育。
九日的活動中,五顏六色的蔬果一上桌,學生眼睛一亮,學生先認識這些平時樹上、田裡的根莖蔬果,再分組手捏飯糰、打果汁,然後把一頓鮮食午餐擺上桌。有學生在做午餐的過程中,發現廚師的辛苦,學會在餐桌上為別人服務的心;還有學生說,這是第一次喝到自己打的果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