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醫師指出,臨床有五成患者未做過篩檢,直到自己摸到異狀才就醫,但能摸出來的通常硬塊至少有二公分,乳癌期別已在二期以上。
林口長庚一般外科乳癌治療中心主任陳訓徹表示,乳癌患者只有大約三成是透過篩檢得知患病就醫,兩成透過超音波檢查發現有異,五成自己摸到硬塊。台灣乳癌新增病例,硬塊平均大小約二點三公分,遠高於美國一點五公分,顯示許多人未能透過篩檢及時就醫。
陳訓徹表示,乳癌為我國婦女發生率第一位的癌症,每年約有一萬二千名女性罹患乳癌,病例數以每年增加百分之六持續上升,平均發生年齡五十三歲,小於四十歲的占百分之十五,九成五患者未帶乳癌基因,任何人都有機會得到。陳訓徹提醒,有家族史、初經早於十二歲、五十五歲以後才停經、停經後肥胖、酗酒、服用荷爾蒙藥物、飲食高脂高熱量者,乳癌發生率較高,越早篩檢出乳癌存活率越高,零期患者五年存活率達九成七以上,第二期以下就剩七成。
陳訓徹說,建議四十五歲以上女性每兩年做一次乳房X光攝影篩檢,有家族史四十歲開始篩檢。二年做一次超音波檢查,提高診斷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