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江國家公園內的四草綠色隧道,讓人親近都市近郊的綠意。圖/楊詩涵
【本報台北訊】台灣九座國家公園、一座國家自然公園,對國家遊憩經濟、碳吸存經濟價值有多大?內政部營建署最近向立法院提出價值分析,未來四年可超過六千六百三十億元經濟價值。為提高總體收益及自償率,今年已有部分國家公園開始收門票,預估未來四年帶來三點六億的收入。
立法院為了要求國家公園提高財務收入,提升品質以量制價,要求國家公園試辦收門票。墾丁國家公園貓鼻頭於五月一日起收費三十元,鵝鑾鼻公園一月一日起已將票價由四十元提高到六十元,金門國家公園翟山坑道則自七月一日起收費六十元。其他如太魯閣國家公園將於一○六年起入園門票收費,陽明山國家則於一○七年起,新增封閉據點收費、生態保護區入園收費。
營建署向立法院內政委員會提出一○五至一○八年國家公園可量化價值分析,未來四年在遊憩經濟、碳吸存、濕地與珊瑚保育經濟價值、降低天然災損、涵養水源等,經濟價值可超過六千六百三十億元。
在可量化的經濟價值分析,以墾丁、太魯閣、金門國家公園的遊憩經濟價值最大,四年可達二千五百三十八億元。台江國家公園濕地價值也不容小覷,可達二千一百四十二億元的經濟價值。
九座國家公園每年碳吸存量價值約一億元,四年共計四億元。另外,墾丁國家在明年的財務自償率即可達到百分之二十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