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執淨食 招來健康飲食痴迷症

 |2016.10.10
1651觀看次
字級
全穀物、蔬菜、水果等六大類食物均衡攝取,才符合營養菜單。 圖/法新社

【本報台北訊】飲食高油、高糖不健康,但太過講求「健康」,自我判斷食物不健康而拒食、或只吃某些特定食物,反而可能因飲食不均而營養不良,形成「健康飲食痴迷症」,讓生活提不起勁、情緒不佳,甚至引起代謝問題。

健康飲食痴迷症稱不稱得上是疾病,還需更多實證分析研究,有些人拒絕加工食品、精製糖、酒精,多吃蔬果、全穀物食品的同時,也拒絕動物脂肪、奶製品、肉類蛋白質或過度低鹽飲食,容易成為偏執的「淨食」主義者。

中華科技大學餐飲系副教授王鳳英指出,國外曾有案例,一名健康成人追求低鹽生活,強力規定自己每日食鹽不超過三公克,長期下來生活不開心、積極度降低、行動力也變差,影響心理和情緒。

國內也有不少案例,衛福部台東醫院院長祝年豐說,有些病人為了吃得健康,刻意增加某些食物的量,如堅果每日一份約一湯匙,卻有人長期吃逾一碗的量,結果尿酸過高;黑木耳被視為養生食物,但吃多可能引起便祕。

王鳳英舉例,長期吃全素者,體內容易缺乏維生素B12、鋅,須吃堅果、海帶或酵母菌補充;也有人一想到蛋黃膽固醇過高,就刻意不吃,但膽固醇是兒童形成荷爾蒙的先驅營養素;除非膽固醇過高、有三高問題或心血管疾病格外控制量,蛋對一般成人或發育孩童仍是良好的營養來源。

癌症基金會癌友關懷教育中心營養師鄭欣宜說,蛋黃有人體需要的必須胺基酸、油脂也有必須脂肪酸是人體無法自行製造,一天一顆蛋不過量、植物油或堅果油替代動物油,全穀物、蔬菜、水果、奶類、豆蛋肉魚類、油脂堅果六大類食物均衡攝取,才是恰如其分的營養菜單。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