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並非是原來想像那麼「理性」的動物,關鍵就在於「慢想」(Slow thinking)與「快思」(Fast thinking)的抉擇(圖/台北醫學大學提供)。
【記者曹麗蕙台北報導】人類是理性的動物?台北醫學大學人文暨社會科學院院長藍亭和英國牛津出版公司Elsevier合作,出版英文版專書《Rationality》(理性),提出一個顛覆傳統的思維:人類並非是原來想像那麼「理性」的動物,關鍵就在於「慢想」(Slow thinking)與「快思」(Fast thinking)的抉擇(圖/台北醫學大學提供)。
藍亭表示,人類在專業訓練中需要的是「慢想」,並須運用邏輯、統計、批判思考來判斷,「即使是專家,不管是醫學、財經、法律等領域,若快速決定,也可能回到原始、直覺的判斷方式,而非以理性決策」。
他舉例,若醫師告訴你百分之九十九機率罹患某種「罕見疾病」,先別緊張,也許事情沒有想像的那麼糟。他解釋,若先前統計只有萬分之一的人患此疾病,而醫師檢測結果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機率,換算下來,真正的罹患率才百分之一,其實並不高,沒必要過於擔心。「但若醫師沒有細思慢想,忽略之前的統計背景,就有可能只看到眼前的檢測結果而誤作判斷。」
數千年來哲學場域很多學者認為人類之所以特別在於「理性」和「意識」,藍亭表示,其實人類並非理性的動物,而是否理性的關鍵就在於「慢想」與「快思」。為了讓人類重新省思理性的重要性,《Rationality》(理性)一書邀請全球十四位知名學者合寫,消化近七、八十年的研究,提出一個新方向。藍亭也負責撰寫探討憂鬱症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