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婦人吉寧.卡爾蒙(中)一九九七年以高齡一百二十二歲辭世,是人類史上最高齡紀錄;她在辭世前兩年,還能笑著接受兩名女孩獻吻。圖/路透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人類最長壽世界紀錄,是法國婦人在上世紀創下的一百二十二歲;《自然》期刊五日發表的研究認為,這項紀錄很難打破,除非科技有突破性進展,否則一百一十五歲或許是人類壽命的上限。
美國紐約愛因斯坦醫學院的遺傳學家維格表示,人類衰老過程相當複雜,壽命超過最高紀錄不是不可能,但「極難」實現。
過去一世紀,隨著醫療、營養和衛生條件改善,許多國家的人均壽命大幅提高,有人因此認為人的壽命沒有上限。研究人員發現,雖然有些族群的死亡率明顯下降,如幼兒、育齡婦女和未滿百歲老人,但百歲以上人瑞的死亡率卻無大幅改善。
一九九七年,法國婦人吉寧.卡爾蒙(Jeanne Calment)以一百二十二歲又一百六十四天高齡去世,是經認證的全球最高齡紀錄。最長壽命繼續增加的趨勢,約在同一年進入停滯期。
在過濾全球逾四十國人口資料後,紐約研究人員發現,最長壽命長期上升的趨勢「已在一九九○年代結束」;預期未來「可能有人活得比一百一十五歲稍久一點;但不管哪一年,世人活到一百二十五歲的機率不到萬分之一」。
部分老齡化專家說,上述研究未考慮到一些實驗動物如鼠類、蒼蠅和其他昆蟲,已可透過改變基因等技術延長壽命。科學家現在的目標,是找到可能減緩人類老化進程的療法,讓人們更健康的時間持續更久。
美國老齡化研究協會發言人、哈佛大學醫學院基因專家辛克萊說:「人類可大幅延長多種動物的壽命,我認為也可能延長人類壽命。」
伊利諾大學研究人員奧尚斯基表示,延長人類壽命取決於技術進步;如果技術成功,現有上限就可能打破。
針對百歲老人的多項研究顯示,生活方式對長壽的影響可能比基因更大;但對於一百一十歲以上的老人,基因則是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