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錢文忠
讀死書、死讀書的人,或紙上談兵的人,往往是成事不足、敗事有餘的人。
戰國時期,趙國有個大將叫趙奢,以少勝多,大敗秦軍,被趙惠文王提拔為「上卿」,這是非常高的一個官位。作為一代名將,趙奢書本知識了得,精通兵法,又非常擅長實戰,很會練兵和打仗。趙奢有個兒子叫趙括。趙括也是熟讀兵書,張口滔滔不絕,非常善於談論兵事,沒有人說得過他,因此他很驕傲,認為天下無敵。
但其實他沒有當過一天兵、沒有打過一場仗,只是學文學得很好。趙奢對自己的兒子很了解,知道兒子不過是紙上談兵,因此很為他擔憂。趙奢還說,希望將來趙國不要用他的兒子為將,否則趙國的軍隊一定會失敗。不幸的是,後來趙國還是用了趙括做將軍。
西元前二五九年,秦軍又來進攻趙國,趙軍在長平(今山西高平縣一帶)堅持抗敵。這時趙奢已去世,趙軍由廉頗指揮。儘管廉頗年事已高,但打仗很有計謀,秦軍根本無法迅速打敗趙軍。秦國知道這樣拖下去對自己不利,於是就用了反間計。秦國派了很多人悄悄地溜進趙國,到處散布謠言說,秦軍其實最害怕的人是趙括,這個人了不起,秦軍打不過他。結果趙王聽信謠言,任命趙括為大將,代替了廉頗。結果趙括只會紙上談兵,只會學文,不會力行,造成了趙國的慘敗,四十多萬趙軍被秦軍坑殺殆盡,趙括也被秦軍的弩箭射死。
讀書是很重要的,但若不注重培養自己的品格、德行,不懂得在實踐中歷練自己,一味地只顧埋頭讀死書是沒有用的,紙上談兵的故事就告訴我們,讀死書會造成多麼嚴重的後果。
【原文】
趙括既代廉頗,悉更約束,易置軍吏。秦將白起聞之,縱奇兵,佯敗走,而絕其糧道,分斷其軍為二,士卒離心。四十餘日,軍餓,趙括出銳卒自搏戰,秦軍射殺趙括。括軍敗,數十萬之眾遂降秦,秦悉坑之。(引自《史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