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冷暖 資源回收站一瞥

文/余佩蓉 |2016.10.03
1356觀看次
字級

文/余佩蓉

「拜託啦!這鐵桶仔乎我回收啦!」白髮蒼蒼的阿伯苦苦哀求。

「這鐵桶仔遮爾腌臢,無收啦!」回收站老闆娘一臉嫌棄著說。

老闆娘說完,把髒的鐵桶往地上一扔,以拾荒維生的阿伯光著腳丫子,拄著柺杖,為了撿桶子,還被桶子割傷了腳指頭,頓時鮮血直流,我趕忙拿出衛生紙給他止血,阿伯連忙向我彎腰道謝,這一幕讓我心好酸。

每隔一段時間,我就會把家裡不需要用到的東西做個整理,順便做分類回收,再趁著出門購物時,拿去資源回收站處理,讓垃圾變黃金。雖然每次回收,只換個十幾塊,但總比放在家裡當垃圾堆滿灰塵來得好。

拿東西回收的人,有些像我這樣,不缺這小錢,是為了環保做回收;但更多的是以拾荒維生的「甘苦人」,頂著烈日,或迎著刺骨寒風,挨家挨戶地找可回收的物品,再一步步地走去回收站換取金錢,這些人常是年邁的爺爺奶奶,膚色黝黑,臉上布滿皺紋。

當原物料價格看俏時,推著一車的回收物,一次可以拿個幾百塊,就能維持幾天的生活;但若像前陣子原物料價格跌到谷底時,辛苦了一整天,也只能換取幾個銅板。若像這位行動不便的老伯,為了個生鏽的鐵桶,本想賣個價,誰知不但遭人刁難,連一毛錢都拿不到,甚至還弄傷了腳,那可真是無語問蒼天啊!

此情此景,讓我為這些拾荒者掉淚,對比資源回收站老闆娘的嘴臉。我想:不就因生活困苦,又無一技之長,才以拾荒維生嗎?一個破舊鐵桶或許賣不了幾個錢,給他個五元、十元,對自己影響不大,又能給對方感受點溫暖。有須如此嫌惡,態度趾高氣揚的嗎?也許,只有當立場互換,才能體會別人的甘苦吧?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