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北京電】中藥界著名的老字號「同仁堂」,九日在北京崇文區繁華地段的一處四合院內設立的中醫博物館落成,此舉被認為是同仁堂繼承發展中醫藥文化的重要行動。 
同仁堂中醫藥文化博物館占地七百平方公尺,分為五個部分,七個展廳。投資兩千多萬元人民幣的博物館以中醫藥發展為背景,同仁堂歷史文化為主線,以歷史文物、實物為展示主體,圖文並茂,深入淺出。 
負責博物館建設工作的同仁堂集團工會主席陸建國說,博物館內除少量仿製品外,共陳列展出了近千件中醫藥歷史文物,裡頭保存的明代針灸銅人是中國現存最古老的,堪稱鎮館之寶。 
北京故宮博物院副院長李季表示,同仁堂博物館的獨特之處在於保存和展示了中國中醫藥傳統工藝文化,為弘揚這一非物質文化遺產起了重要作用。 
同仁堂集團總經理梅群強調,同仁堂在深宅大院裡頭建博物館充分體現了同仁堂既是經濟實體,又是文化載體的發展戰略。文化是同仁堂核心競爭力的重要部分,也是我們走向世界的一張王牌。 
同仁堂創建於一六六九年,清朝雍正元年(一七二三年)開始供奉御藥,歷經清朝八代皇帝。二00六年同仁堂宮廷製藥工藝入選中國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