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梁東屏(東南亞問題專家)
繼上月底在首都奈比多成功舉辦「二十一世紀彬龍會議」之後,緬甸國務顧問兼外交部長翁山蘇姬,已經展開長達兩個星期的英國、美國訪問行程。
九月二十一日,翁山蘇姬將在紐約第七十一次聯合國大會上發表演說,首次實際以緬甸領導人身分,躍上國際舞台。
翁山蘇姬三月接任緬甸外交部、總統府事務部兩個部的部長,四月出任新設置的國務顧問。這個軍方曾反對的特殊安排,讓翁山蘇姬成為緬甸權力最大的政治人物。
去年底大選前,受制於憲法不能出任總統的翁山蘇姬,揚言她將「凌駕於總統之上」。對於這個顯然違反民主的說法,國際社會並沒有太大異聲,主要因緬甸情況特殊。
翁山蘇姬一九九○年帶領「全國民主聯盟(全民盟)」在大選中贏得壓倒性勝利,早就該當上總統,但軍政府拒絕交出政權,二十多年的時間,將翁山蘇姬前後軟禁了十五年。
這次大選,「全民盟」依然大獲全勝,但翁山蘇姬仍然與總統無緣,所以大家樂見她以某種方式成為緬甸實質領導人,一般猜想都是,她會推出可以控制的傀儡總統,以「垂簾聽政」方式掌權。
沒想到的是,翁山蘇姬除了任外交部及總統府事務部長之外,還巧立名目,設置一個神來之筆的國務顧問。
東南亞國家類似國務顧問的「資政」職務,首見於新加坡。新加坡總理李光耀於一九九○年辭去總理職務,轉任內閣資政,以維持他在政壇的影響力。二○○四年,李光耀之子李顯龍接任總理,卸任總理吳作棟則改稱為國務資政。
新加坡的資政,不論「內閣」也好、「國務」也好,都以「酬庸」性質居多,就算是李光耀,他的影響力即使有,也只是幕後。舉例說,李光耀卸任之後,還穿梭兩岸,就是中國大陸認為李光耀並不具有新加坡政府的正式職務。
翁山蘇姬的這個國務顧問卻非同小可,她是代表緬甸政府的。翁山蘇姬當時在解釋她的「凌駕於總統之上」時,說過「在國際場合上,他(指總統)可以坐在我的旁邊」,強勢可見一斑。
這次出訪,翁山蘇姬根本就把總統廷覺晾在一旁,完全是她一人演獨角戲。
翁山蘇姬先與英國首相梅伊及相關政黨領袖會面。訪美期間,將拜會美國總統歐巴馬和聯合國祕書長潘基文。
英國、美國當然都以國家級領導人接待,在聯合國發表演說,從來都是國家元首的事,說翁山蘇姬此次是以國家領導人身分展開該國際外交攻勢,並不為過。
翁山蘇姬也很謹慎地利用這次出訪機會,宣示緬甸的「不結盟」外交政策。
總體而言,翁山蘇姬利用「二十一世紀彬龍會議」奠定了國內領袖地位,利用這次出訪,奠定代表緬甸的領袖地位。她的領袖地位,無論名義上、實質上都已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