罕見蜻蜓現蹤北市動物園
圖/林惠珍
文/蘇林 圖/林惠珍
台灣有將近一千萬人忙著抓寶可夢精靈,但台北市立動物園卻有研究人員在動物園內的小水漥,「抓」到了稀有的晏蜓科蜻蜓──喙鋏晏蜓,據了解,這已是在台北動物園內被記錄到的第八十六種蜻蜓。
台北市立動物園內原本有一處依山形而設計的體能鍛鍊場,民國九十年遭連續颱風造成土石坍方,因無法修復而封閉。由於人跡罕至蔓草叢生,漸漸地野生動物紛紛來到此地聚集,除了各種蜻蜓、蝙蝠、蜘蛛、蛇、蜥蜴等原生動物,連外來種斑腿樹蛙、鳳眼方環蝶等也搶著進駐。
今年颱風季節來臨前,動物園整治體能鍛鍊場內的溝渠,完成後較低窪處逐漸形成了一個小水池。調查園區蜻蛉目動物多年的輔導員陳賜隆,看到類似森林沼澤的棲地出現,持續仔細觀察後,果然發現第一次出現在動物園內的喙鋏晏蜓。
喙鋏晏蜓喜愛棲息於低、中海拔的森林內小型池塘及沼澤,有時甚至也會利用遮蔭良好、稍有積水的廢棄浴缸。由於棲地隱密的關係,在國內是比較晚才被研究人員紀錄到的種類。雖然喙鋏晏蜓的體型比一般蜻蜓大上許多,體長約七至七點七公分,但若沒經驗或不注意看,卻很難發現完美隱身於環境中的喙鋏晏蜓。
蜻蜓聽不見聲音也聞不到味道,沒有聽覺及嗅覺,主要仰賴視覺生活,因此觀察蜻蜓時並不怕聲音干擾到牠們,但仍然要極緩慢的移動,才不會驚擾到視覺極佳的牠們。
全台約有一六○種蜻蜓,而這次發現的喙鋏晏蜓,是園內現蹤的第八十六種蜻蜓。小小的動物園內卻有著為數眾多的蜻蜓種類,說明動物園內保有良好的野生棲地,少了人為的干擾,也因此吸引了更多野生動物前來駐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