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學期開學,年年上漲的學雜費與雜支,逼迫大學生靠「打工」減輕生活壓力。
據人力銀行調查顯示,逾八成大學生計畫這學期打工,平均每個月需花費六十三個小時,期望每月賺足生活費與學費。
超過八成的台灣父母認為,大學教育是子女達成人生目標的關鍵。令人感傷的是,百分之四十四父母難以負擔小孩子就讀大學的費用。
民國九十八學年度至一○二學年度五年期間,私立大專院校申請助學貸款每年約二十五點四萬到二十八點一萬人,是公立大專院校每年六點三萬到七點一萬人的四倍。全台灣每年有超過三十萬名學生申請助學貸款,金額從十萬元到上百萬元。
教育本是要翻轉人生,助學貸款卻讓許多經濟不甚充裕的年輕人念書借錢,畢業工作後賺錢債。教育無法讓階級流動,「世代貧窮」的魔咒,恐將不斷上演。
在少子化的年代,政府應該大力加強大學退場機制運作,不但再塑高等教育的競爭力,更可讓人才有效分流,彌補過去十幾年來技職場人才的空洞。
林澤(台南市/教育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