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藥署抽驗市售即食生鮮蔬果,檢驗五種病原菌,不合格率達到四分之一。圖/陳雨鑫
【本報台北訊】生鮮蔬果即切即食,方便又健康。食藥署一○四年度抽驗一百件市售可立即食用的生鮮蔬果,檢驗五項病原菌,結果有四分之一不合格,驗出金黃色葡萄球菌最多。擔心把病原菌吃下肚,食藥署建議,蔬菜盡量還是煮熟再吃,如真要食用生菜沙拉、鮮切水果,不妨用冷開水清洗過再食用。
食藥署簡任技正高雅敏指出,金黃色葡萄球菌居歷年來國內食品中毒病因前三名,本次不合格檢體,金黃色葡萄球菌就占九成以上;不合格件數金黃色葡萄球菌檢出二十三件,其中葉菜沙拉十三件、即食芽菜製品六件、截切水果四件。黃色葡萄球菌汙染來源多為工作人員手傷或衛生習慣差,致交叉汙染。另外,李斯特菌及沙門氏桿菌各檢出一件。
營養師張斯蘭建議,清洗蔬果時先泡十至十五分鐘,清洗過程至少要換三次水;葉菜要一葉一葉剝開洗,凹凸不平的苦瓜則可用軟毛刷洗。此外,有傷口的人員處理食物時,務必戴手套料理食材;砧板與刀子要生熟食分開處理,容易造成汙染的食材如海鮮與雞蛋最後處理,或者要清理乾淨,避免加工過程交叉汙染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