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糧區遭霾害 陸小麥減產8%

 |2016.09.08
1844觀看次
字級

【本報綜合報導】近年中國大陸由於大氣汙染物的排放總量不斷增加,導致環境空氣質量日趨下降,空氣汙染愈發嚴重,全國多個城市深受「霾伏」影響,這已經成為區域或全國性的環境問題,引起人們的強烈關注。

不過,目前對霾汙染影響的研究,主要針對人體健康方面,對生態系統的影響評估比較匱乏。近日,中國大陸中科院地球環境研究所研究員鐵學熙團隊,研究了區域霾汙染對中國大陸水稻、小麥產量的影響,證明了霾汙染不僅影響人體呼吸系統,危害人體健康,還會對糧食作物生長產生影響。此項研究日前發表於《科學報告》。

研究報告證明霾汙染除了危害人體健康,同時也禍及水稻和小麥的產量。中國四大產糧平原向來常受霾汙染侵襲,農作物、土壤俱受影響,報告指出四大平原受霾汙染侵襲,令全中國的水稻產量減少百分之一至百分之二,小麥則減少百分之四點五至百分之八。

報告指出,中國的霾汙染不僅出現在大城市,更出現在大面積的區域,如華北平原、長三角地區、中東部地區(湖南、湖北)和四川盆地。上述四大平原為中國霾汙染最嚴重的地區之同時,亦為中國最大的產糧區,水稻和小麥產量分別占全國總產量百分之四十五和百分之七十五。

中科院地球環境研究所研究員曹軍驥指出,空氣汙染物懸浮吸收、反射了本身應被地面吸收的太陽輻射。在霾汙染天氣狀況下,空氣流動性差、能見度低,農作物失去了所需要的日照,令光合作用減少,影響農作物生長,導致減產,甚或容易誘發出植物的各種病害。

衛星數據顯示,四大產糧平原因煙霧質(霾)之故,使得植物接收的太陽輻射最高減幅可高達百分之二十八至百分之四十九。

整體影響弊大於利

曹軍驥認為,霾汙染天氣狀況下,大氣顆粒物沉降,當中的有毒有害重金屬、有機汙染物等,也會導致農作物的品質下降。另外,沉降顆粒物帶有酸性的成分也會使土壤酸性增強,令土壤質素下降。

不過,專家指出,霾汙染天氣對農作物的影響也有有利的方面,主要表現在重度霾汙染天氣可使地面的水汽不易蒸發,減少了地面熱量的散發。而在冬季,因為這樣的「保溫」作用,農作物不易遭受凍害,有利於農作物越冬。

曹軍驥表示,「霾汙染對農業的影響有利亦有弊,但總體而言是弊大於利。」他表示,此次研究結果表明中國大陸空氣汙染引起的生態環境影響,需要引起足夠的重視;因此,要盡快減少大氣汙染物排放,減輕霾汙染程度,這不僅有利於人民生活質量的提高,也對生態系統的健康發展起到重要的作用。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