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筆人:南方朔資深評論家
最近媒體報導,有六十八個團體已決定串連重返凱達格蘭大道遊行抗議,其中最值得注意的,就是觀光旅遊業決定,九月十二日發動萬人重返凱道。因為觀光旅遊業的遊行抗議和其他抗議性質不同,他們是「生死攸關」的行業,是新政府上台後最大的受害者。
中國大陸的教科書在談到「台灣寶島」時,都會特別強調日月潭、阿里山和故宮博物院,所以開放陸客觀光以來,大陸觀光客都會集中前往這幾個據點,並擴到其他地點。正常狀態下,每月陸客約在四十萬人左右,成了台灣觀光業最大的客源。但自從新政府上台以來,兩岸關係急凍,五月陸客已減少百分之十二點二一;六月減少百分之十一點八八;七月再減百分之十五點○一。
陸客劇減,讓最近的旅行社陸客觀光飯店倒閉已成常態,連帶的是台灣土產精品店、糕餅店、觀光巴士業也都雪上加霜,台灣努力了六年的大故宮計畫已喊「卡」。因此最近行政院政務委員張景森遂在臉書上表示:「陸客是我們最需交的朋友。」他的話雖然沒有甚麼用意,但對大陸方面至少是一種善意的表示。
但張景森這種態度,卻被行政院發言人童振源公開「打臉」,童表示張的發言「非政院正式政策說明」,意思是說明只是張景森的個人感想。為了表示陸客不是那麼重要,童還表示,今年一到七月,來台旅客增加了百分之七點九。七月單月也成長百分之一點九。
問題是,境外人士進入台灣和觀光人數並不相干,來台的旅客很多人是出差或商務考察,他們並不一定觀光。童振源亂引數字,只是意圖降低陸客的重要性而已,所以童振源才會受人非議。
不論政府怎麼表示,陸客來台觀光減少是事實。陸客觀光以觀光團為主,他們會住宿,到各景點或買土產精品,也會坐遊覽巴士,當陸客團減少,旅行社、飯店就難以為繼,尤其是今年以燒車事件,對大陸觀光客影響最大,最近對大陸人進行調查「陸客最喜歡去的地方」,台灣已被除名,大陸觀光客對台灣的好奇及好印象已經消失。
因此台灣的觀光業者,九月十二日要發動抗議遊行,這個問題可從二個角度來看:
(一)是觀光業者已警覺到,兩岸關係的惡化,必定會波及陸客的觀光意願,因此觀光產業的蕭條乃是兩岸關係惡化的第一步。
如果兩岸關係繼續惡化,台灣農漁業甚至其他行業也都會受到影響。因此「九一二」遊行,必定會以兩岸關係和九二共識等為主題。
目前北京當局尚未公開出手,陸客的減少還是大陸旅客自發的反應,如果北京出手情況必會加速惡化。因此政府單位已必須慎重思考兩岸關係的種種問題!
(二)台灣有一部分獨派堅決反中,也反對陸客,網路上常有歧視陸客或「中國人」的言論,對於這種言論,台灣的官方或民間顯然已必須加以遏止。台灣民眾對大陸官方可以有意見,但不宜對大陸人民有有歧視或敵意的言論,政府可以敵對,民間更需要「心心相印」。這可能是台灣民眾最需要的自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