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報導】四、五年級生對於可以當存錢筒的大同寶寶一定不陌生,在那個鼓勵儲蓄的年代,大同寶寶是許多人童年時的最佳玩伴;十九世紀的美國人為了鼓勵小孩儲蓄,發明了有著各種造型的機械彈簧式「鑄鐵存錢筒」,讓儲蓄成為一種有趣好玩的活動,這也使得郭庭瑋,一位心裡住了個小男孩的中年大叔,展開了多年的瘋狂收藏。
老家住在台南的郭庭瑋從國小就喜歡收藏,同學們都還在玩彈弓玩紙牌時,他就醉心於收藏各種木製品和玉器,台南街上的各種骨董店和賣玉的都是他淘寶的秘密基地。
長大後,他收藏名畫、瓷器、雪茄盒,一次逛骨董店,看到了美國鑄鐵存錢筒,被這種有故事性、拿起來沈甸甸的玩具吸引住,進而開始收藏,目前已收藏了四、五十個。
鑄鐵存錢筒以彈簧機械原理設計出各種主題的存錢方式,只要把錢幣放在固定的位置上,按下按鈕,錢幣就會彈飛進筒。
郭庭瑋說,美國鑄鐵存錢筒分為三個時代,第一代在一八八○年前後開始流行,這個年代推出的鑄鐵存錢筒做工最精細,目前拍賣市場上行情也最好,有些甚至喊價到二、三萬美元;一九六○年代以後,美國人工成本愈來愈高,台灣接手生產,台製鑄鐵存錢筒精緻程度就比美製的差一些。
到了一九九○年代,台灣的人工成本也貴了,鑄鐵存錢筒就轉往中國大陸生產;大陸製的鑄鐵存錢筒最粗糙,接縫比較大,上色也比較馬虎,這些差異都是用肉眼就可以辨識,當然價格也最便宜,一個大約台幣一千五百至二千元。
銅板放上去 驚喜就開始
郭庭瑋說,他喜歡鑄鐵存錢筒是因為每個存錢筒都有故事性,而且有很多不同主題,例如運動、動物、童話故事、馬戲團雜耍類等,每個存錢筒上面會標示名稱,具有獨特性,他希望將來退休後開一間糖果店,把這些存錢筒放在店裡,讓客人把玩,吸引小朋友來買糖果。
郭庭瑋最喜歡打靶射擊類存錢筒,因為玩偶的設計類型比較多變化,例如羅賓漢射箭,把錢幣放在弓箭上瞄準對面小人頭上的蘋果,按鈕按下去,錢彈入樹洞中,小人頭上的蘋果也不見了;還有獵熊的,獵槍射出錢幣時,熊會從洞樹洞中跑出來。
收藏鑄鐵不需要保養,生鏽了也沒關係,反正骨董講究「皮殼」,有歷史痕跡也很好,但需注意不要摔落以免破裂;彈簧久了會疲乏,所以不玩的時候記得要把彈簧放鬆,以免長時間緊繃會斷掉。
郭庭瑋曾經嘗試自己修理斷掉的彈簧,結果拆開之後無法組裝回去,讓他覺得非常可惜。
台灣收藏鑄鐵存錢筒的玩家不多,郭庭瑋說,他會跟往來的骨董店家說,只要有看到,不論價錢多少都幫他保留,即使重複的物件也要收藏,好處是可以拿來交換,他曾經看到一個很喜歡的,但對方捨不得割愛,後來就用了三個不同的重複收藏的存錢筒,再貼一點錢才換到。
最老收藏 Speaking Dog
郭庭瑋目前收藏最古老的是名為「Speaking Dog」的一九二○年代存錢筒,主角是小女生和小狗,把錢放在小女生的手上,按下按鈕,彈簧機械裝置會把錢投入小狗嘴巴中,然後掉入底下的基座,錢就存起來了,小狗還會同時搖搖尾巴,一副心滿意足的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