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報導】兩岸推廣創客教育,內涵有何不同?日前教育部政務次長陳良基接受中央社專訪時表示,雙方對推動創客教育目的不同,也不像大陸以量取勝投入創業,但台灣文化自由開放更能與國際接軌。
為了因應國際創客風潮並迎頭趕上,中國大陸教育部提出,從二○一六年起所有大學都要設置創新創業教育課程,並列為必修課或選修課。許多中學開始投入經費,引入創客教育的硬體設備。
陳良基表示,中國大陸將創客與創業緊密結合,是因為共產制度下每個人都要分配工作,但現在大陸人口與社會形態改變,無法完成這樣的目標,才會鼓勵民眾創業。但在台灣,是從design thinking的角度,從設計、思維摸索解決問題的形態、分享技能等。
如果從教育部的角度來看,創客教育就是「maker lab」(自造者實驗室)的概念,透過營造共同學習的環境,讓學生自發性的想法在這個空間中發生,是很好的實做學習工具平台,但不會強迫學生一定要創業,這是台灣與大陸最大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