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筆人:戴定國 資深媒體人
蔡英文上任百日,民意支持度跌幅驚人。「謙卑、謙卑、再謙卑」的口號,變成「道歉、道歉、再道歉」。回顧二○○八年馬英九初任總統時,也因許多事務處理不當,頻頻道歉,成為「道歉政府」。兩相比較,人民的感受都強烈。
政府髮夾彎多,有如驚悚劇,讓人瞠目結舌。從廢止紅十字會法、撤護魚艦、新設機構討黨產等,不見開創新局的恢宏氣魄,卻充滿討好、清算意味。人民寄望於政府的是提振經濟,但迄今沒聞樓梯響。
相對於扁政府硬拗、不認錯,馬政府可說是內省有餘,誠意已足。近日立委段宜康「鄙視選民」,遭社會、不分藍綠一致譴責後,「道歉、道歉、再道歉」,前兩次道歉是在臉書,且被認為「誠意不足」,以致有第三次的出面道歉。
段宜康有「段大砲」綽號,許多人問,段宜康從此會改掉「大砲」脾氣嗎?恐怕生性難改。常常講錯話、道歉的立委,固然不至於「一言喪邦」,但常常道歉的政府,究竟是敢於承擔,勇於負責而值得喝采?還是治國無能?
「一言興邦,一言喪邦」典故,重點不在說什麼話,而在說的人影響力有多大。如果是一國之君,一呼百應就可能興邦、喪邦。這是孔子時代的思惟,如今我們知道「蝴蝶效應」,因此立委也可能「喊水會凍」,甚至普羅大眾都可能。
近日一個婦人搭台北捷運,看到兩個北一女同學,低頭玩手機沒讓座,就在她的臉書粉絲頁貼出照片,並用不雅字眼痛批,被轉貼到網路論壇,如星火燎原。
北一女家長會本擬對婦人提告,但突然喊卡,因為一名女同學崩潰痛哭,還疑似準備了美工刀。作家醫師沈政男認為,這與婦人個人特質、北一女制服與社群媒體濫用有關。這個婦人失控了,北一女制服只是樹大招風,社群媒體則是千萬個「蝴蝶」,「網路正義」再度引發辯論。
近年台灣社會被各種要「轉型」的「正義」填塞。有的有理,有的沒理,更多的是灰色地帶的「有理亦沒理」(或反之)與「誰的正義、誰的不正義」的混淆。政府對太陽花學運撤告,苗栗張藥房可能原地重建;台北市文林苑完工,同意戶高興搬新家;不同意戶也得到等比的幾間房。
雲林許厝分校不願遷校,全校六十二個學生,六十個家長不聽政府的。另外,有不少一人小學,教育主管說,是否裁併校要問家長意見;由於歷年都遭抗拒,都希望留住學校。教育部門順民意,原則上不裁併,採混齡教學。
當民意個個堅持不退,都猶如釘子戶;當少數服從多數的理念,變成多數暴力與少數弱勢,衍生「一個也不能少」的理念。一人小學不裁併,受教品質究竟是提高了或降低了?
社會的大多數人形成主流派,國家依「最大化」治理,但如今民意複雜,多數是「暴力」,少數又很強悍,大多數人(屬於多數)會感到失去方向。
蔡英文的「想想、傾聽」本是優點,卻可能在「轉型」、「正義」間無法作為。當民意愈來愈無懼,「吵」與「糖」再與「正義」形成邏輯關連,政府愈道歉將愈心虛,愈難大力施為、為國興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