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民眾來到有「台灣後山」之稱的花東地區,大多數可能是為度假、體驗慢活步調、享受蔚藍海岸和晴空萬里的舒暢;然而,你關心到後山學子的求學之路嗎?
台東民和國中在九二一大地震後重建成為一所開放式校園,大片草地、簡潔的鋼材和木頭建築,加上校園種植了許多咖啡樹、搭起的露天咖啡座,讓每一位踏進校園的訪客,都不禁為眼前充滿生機、自然、平和的景象,頓時感到輕鬆、浪漫起來。
校長何光明和這群孩子一樣,來自布農族的部落,也是這所學校畢業的校友,如今有幸回到母校工作,更加珍惜;而且用心想把學校升學率及各方面教育帶起來,成為地方的文化中心。
信義鄉氣象、環境非常適合種植咖啡樹,因此,除了學校栽種咖啡樹外,也成立咖啡調製社團,希望培養學生們在農業、健康、經濟等方面的知識。
他強調,這是很好的田園教學教材,藉此培養孩子們愛土地,進而發展出生態、人文、觀光點等特色,帶動地區創業的契機。
「過去學校的學生中輟比率相當高,自從開辦住校後,孩子們留在學校時間增長,幾乎沒有機會到校外遊蕩;加上去年底。」何光明說,偶然情況下,校園裡收養了二隻兔子,交由學生們收養、照顧,沒想到讓無心上學的孩子為了責任感和樂趣,反而願意天天上學。
現在,學生中輟率是零;二隻兔子如今已經繁殖到一窩兔子;這期間兔子的生病、意外、死亡、生殖等歷程,也無形中為孩子們上了最好的生命教育課程。
原鄉的孩子或許先天不足,然而,後天不管是有心的教育專業人士、社會福利團體、愛心人士的回饋等,都能讓原鄉的弱勢孩子的學習路更加平坦。
利用現有資源,只要有心,哪怕是任何一項領域,都能有機會幫助學子成為其中的佼佼者。正如何光明所說,「熱情和專注一定能帶來新生命!如同當地布農族的八部合音,是族人虔誠的向天呼喊酘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