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英文總統推廣客家台三線,招待貴賓吃法國料理,以行動鼓勵苗栗在地年輕人返鄉創業,這是好事,但被討論的焦點,在於這家餐廳完全沒有融合客家風格,而宴請對象不是與客家相關人士討論發展觀光,才引起爭議。
若廚師若能將法國料理結合客家風味,例如客家桔子醬引入料理,以客家桔子醬做為沙拉醬,讓饕客吃出客家風味改良的法國料理,有別於平常我們在法國餐廳吃的料理,即使價位在千元以上,也不會引起議論。
台中一家木工廠因國人接觸國外進口的DIY家具組合,訂單逐漸減少,目前的老闆為了讓父親的事業,不受時代潮流淘汰,放棄在他鄉高薪就業機會,兄妹倆一起將木工廠轉型,成為觀光工廠,讓幼稚園與國小學童能夠到木工廠校外教學,自己製作想要的木工作品。轉型成功後,不只延續父親的產業,更讓事業發展的有聲有色。
媒體介紹青年返鄉創業成功例子,通常都會結合在地風格,例如上周日有電視節目介紹的南投竹山林家宏,身為竹藝社第二代,曾是職業軍人,退伍後在台南創業,最後返鄉以竹子製作成竹牙刷,讓當地不再被重視的竹藝,再度吹起風潮,也創新出不會汙染環境的牙刷,這樣的青年返鄉創業,才是為家鄉加分的。
政府鼓勵青年返鄉創業,固然是好事,但無法結合在地風,只是讓當地多了一家法國料理餐廳,如此的創業,無法讓即將凋零的傳統產業轉型。將傳統產業改良,跟上時代,延續老店精神,這樣的青年返鄉創業,才能吸引人潮觀光,也才是政府輔導、補助青年創業該有的做法。
黃瑞麟(新北市/媒體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