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我有記憶起,母親就鮮少親自下廚,職業婦女的她平日下班後,總是特意騎車繞去黃昏市場,採買已烹調好的魚肉和青菜,並原封不動地擺在餐桌上,等著我們開動。
在公家機關擔任督察的父親,回到家仍盡忠職守地進行他的督察工作,每每檢查完菜色後,若不滿意便要求母親再現炒一道菜。只見母親無奈地再去廚房上工,偶爾料理還會過熟或烤焦,有時父親還以為是母親無言的抗議。
因此,每次和朋友談起媽媽的味道,我聯想到的都不是令人懷念的美味料理,而是母親不擅下廚的不愉悅經驗。
在外地求學與工作多年的我,或許是長期外食導致腸胃不適,今年已三度急性腸胃炎,幾天前父親提議我自己做飯,才能少油少鹽,較為健康。恰值暑假期間,工作量較少,壓力也較小,便趁這個時候,嘗試用下班後的餘力動手做晚餐。
於是,五點半下班的我,驅車到附近的超市添購食材,回租屋處後開始洗菜、切菜、備料等,接著將三種不同顏色的蔬菜與一種肉類烹調成一道菜,配上澱粉類的主食。待我吃完晚餐、清潔碗盤、整理環境、沖澡與洗晾衣後,疲累但放鬆地躺在床上滑開手機,赫然發現已經晚上九點半了。回想起外食的日子,最慢七點半便能悠閒地做自己想做的事,而這消失的兩小時讓我恍然大悟,母親需要的不是一本厲害的食譜,而是更多自由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