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打破過去一般認為過度使用網路,才令青少年無心學業的印象;孩子沈迷網路,關鍵其實在於學校課程太無趣,導致青少年學業倦怠,變成網路成癮。根據最新一期《大家健康》雜誌,一篇發表於《青少年與青春期期刊》的研究指出,青少年因學業倦怠而過度上網者,易導致憂鬱情緒的發生,且女性憂鬱傾向高於男性。
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葉雅馨表示,研究結果顯示,十三至十五歲的青少年,屬於過度上網和學業倦怠問題最關鍵的階段;關鍵就在於學校的課程讓他們感覺沒興趣、沒成就感,甚至不想上學。
葉雅馨建議,學校應積極安排、設計有趣的課程,引導或吸引青少年樂在其中。
桃園市立療養院兒童精神科主任陳質采提醒,父母與師長要多加留意孩子的情緒問題,一味指責或批評孩子的學業表現,並無法改善孩子不想上學的情況。建議以關懷與同理心取代責備,試著帶孩子離開網路環境,改善對學業的倦怠感,協助青少年重回校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