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英國小是九二一地震後重建的「有機生態小學」,去年已吹熄燈號。圖/取自廣英國小網站
【本報綜合報導】少子化衝擊國中小招生,八月澎湖縣一口氣裁撤三所國小,苗栗縣則有三所國小縮編成其他國小的分校;台東縣崁頂國小紅石分校等部分縣市的國小分校、分班也裁併,但縣政府都強調,會派專車接送學生到新校區就讀。紅石校區更將轉型為台東登山教育訓練基地。
近五年全台已有三十三所公立小學裁併廢或改制分校,連九二一災後重建並獲得遠東建築獎的廣英國小、和興國小也無法倖免。國教署國中小組組長許麗娟說,學校整併後校園活化有許多成功案例,但確實有些裁併廢學校因為交通不方便或有地質安全疑慮,不易活化;但即便是已活化再利用的校園空間,仍需後續追蹤控管,以免活化後再度閒置。
教育部發布一○五學年國中小變動統計,儘管少子化,本月仍有新設學校,包括新北市立北大國小、新竹縣安興國小、東興國中等校,主要是因應新社區的居民需求。
至於裁撤的學校有三所,都位於澎湖縣本島,分別為果葉、港子、赤馬國小;苗栗縣楓樹、瑞湖、大坪國小則都裁併為附近國小的分校;另外嘉義縣豐山國小則改制為實驗國中小;嘉義縣大埔國小則和大埔國中整併為大埔國中小。
私校部分,新竹市私立矽谷雙語國中小已停辦,校舍經法拍由康橋雙語學校接手,改為康橋新竹校區,招收國中小學生。
離島新生不到10人 仍繼續辦學
澎湖縣教育處長許文喨指出,澎湖縣設定學生二十人以下的國小為推動裁併對象,但為顧及離島學生受教權,像花嶼國小、虎井國小上學年學生甚至不到十人,仍繼續辦學;這次裁併的三所國小,都在澎湖本島,學生到新學校上課,通學都不到半小時。
許文喨說,澎湖縣早在幾年前就開始控管國小教師員額,這次裁撤的三校二十三名老師,都已依志願轉到澎湖本島其他國小任教;學生除非家長要自己接送,否則都由教育處派專車接送上下學,居民因此沒有太大反彈。
三校空出的校舍,有不同規畫,例如港子國小將規畫成綜合照護中心;另兩所學校則有可能改設復健中心或新住民中心等其他用途。
崁頂國小紅石分校 變登山基地
台東縣海端鄉崁頂國小紅石分校,位於布農族部落,原本只剩九名學生。台東縣教育處長劉鎮寧指出,根據原住民教育法,原住民學校要裁撤,得先取得過半數居民同意;教育處還另外規定,若學生前往新學校途中會經過災害潛勢區,也不得廢校。經和居民長期溝通,紅石分校八月起裁撤,學生轉到崁頂國小。
劉鎮寧說,為接送分校學生到崁頂國小上課,教育處花上百萬元添購九人座交通車,並聘司機接送;分校用途也經妥善規畫,將轉型為「面山教育紅石基地」,作為全縣國中小登山教育的研習、體驗、訓練基地,未來寒暑假可能開放其他縣市使用,可望為當地民宿、餐飲業者帶來收入,不會讓部落因廢校而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