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瑞宗友善土地 種無毒火龍果

 |2016.08.09
2476觀看次
字級
陳瑞宗返鄉栽種火龍果,強調「重質不重量」,一株火龍果種一棵火龍果,友善土地。圖/張裕珍
陳瑞宗返鄉栽種火龍果,強調「重質不重量」,一株火龍果種一棵火龍果,友善土地。圖/張裕珍

【本報苗栗訊】五十四歲造橋鄉民陳瑞宗在台北經商多年,原是農業門外漢,二年前半退狀態返鄉,不忍老家土地荒棄,努力翻書、上課或請教農友,以「草生無毒」方式栽種火龍果,陸續取得吉園圃認證與產銷履歷,「重質不重量」致力友善土地。

陳瑞宗經商從事加工業,在台北打拚多年,有感年紀半百,漸將事業交棒下一代,二年前返回苗栗造橋老家,看著老家大片土地荒棄多年,決定以產量高、病蟲害較少的高經濟作物火龍果著手,陸續興闢七分多地火龍果園。

「火龍果種活很容易,要種好很難」,陳瑞宗從商轉農,十足的農業門外漢,他坦言起步艱辛,「翻書學、去農改場上課或到南部請教農友等」,並接受造橋鄉農會輔導、加入竹南鎮農會火龍果產銷班,一步步領悟栽種技巧。

陳瑞宗草生無毒概念照顧果園,人工方式除草不用化肥,每排植株間隔拉寬,「一株就種一棵」,不僅通風減少蟲害,也方便田間作業,「強調品質,不求產量多」,陳瑞宗說,火龍果不噴藥,套袋保護防止果蠅,每年六月中旬採收,一年收成十三、十四批,甜度可達十八度。

九月分起,陳瑞宗也將在火龍果園架起夜間燈光,提高日照時間與溫度,「每九十公分就點亮一盞燈泡」,雖然額外電費支出高昂,每月多了三、四萬元,卻能拉長產期至十二月,他也期許自己努力精進,留在造橋永續深耕。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