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錢文忠
注意言行、有修養的人是一面鏡子,這樣的人,你心中是什麼,你所看到的就是什麼;你心中是什麼,你所接觸的訊息就是什麼。當你真心喜歡別人時,別人才會真心喜歡你。
也許都聽說過成語「鶴立雞群」,但是這成語的主人公是誰,可能很多人就不知道了。「鶴立雞群」的主人公就是竹林七賢之一嵇康的兒子嵇紹。嵇紹在曹魏年間擔任侍中。嵇紹十歲時,嵇康就被殺害了,他在母親的嚴格教養下成長,對母非常孝順。當時晉武帝下詔征用他到洛陽去當官。當時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大臣問:「這個人到底怎麼樣?他爸爸嵇康很有名,不知道兒子怎麼樣。」那個人就回答:「昨天我在人群當中一眼就認出誰是嵇紹,因為他氣宇軒昂,鶴立雞群。」後來朝廷認為,像嵇紹這樣的人,非常注意自己的儀表、行為舉止,非常有尊嚴,應該讓他選拔人才。果然,嵇紹沒讓朝廷失望。
當時沛國有個人叫戴唏,年輕有才氣,而且和嵇紹的侄子嵇含交往密切。這個人一定會被朝廷重用。但嵇紹發現戴唏行為輕浮,有時不注意場合、不注重儀表,對大家不夠尊重,認為這人不堪大用。但因為這個戴唏有才,很多人喜歡,後來還是當了官,但是不久,就因為行為不端,罷官而去。可見嵇紹的判斷力非常準確。
一個有修養的人,一定是坐有坐相、站有站相,走路也有走路的樣子。《弟子規》就有明確的規定:進門的時候,不要把腳踩在門檻上。我們知道,古代的門檻都比較高,有各種功能,其中一個功能就是擋洪水。好多孩子過門檻的時候,喜歡站在門檻上顛顛,不行,這樣不莊重。跨過門檻時千萬不能先踩在門檻上,這非常輕浮,門檻是不能隨便踩的。
【原文】嵇紹入洛,或謂王戎曰:「昨于稠人中始見嵇紹,昂昂然若野鶴之在雞群。」(引自《竹林七賢論》)
【譯文】嵇紹剛到洛陽,有人對王戎說:「昨天在人群中剛看到他,他是那麼高大神奇,就像一隻鶴站在一大群雞中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