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共食 兄妹實踐不花錢生活

 |2016.08.01
3503觀看次
字級
徐健智(左)與妹妹徐棋容(右),打造「免費商店、共食廚房」,實踐「沒有錢也能生活」的烏托邦。圖/葉建宏

【本報新竹訊】二十六歲的徐健智與妹妹徐棋容,耗時半年在峨眉鄉打造「免費商店、共食廚房」,除了有免費二手商品,還可從「共食冰箱」拿出食材,自己烹飪、以工換食,就是希望透過「禮物經濟」,在台3線打造一個「國際慢城」,實踐「沒有錢也能生活」的烏托邦。

清華大學經濟系教授劉瑞華表示,人類學家早期發現,傳統部落沒有貨幣、市場交易,當其中一方贈送東西時,另外一方會記得,下次再回送物品,因此達到資源流動,台灣傳統上結婚包禮金、禮尚往來,其實都是「禮物經濟」,近來國外「待用咖啡」也都是類似概念。

「如何不花錢來改變社區?」徐健智說,去年看見克羅埃西亞一群民眾,在繁華的都市占領一間廢棄近三十年的屠宰場,他們整修打造一個「免費商店」,店內陳列的東西都是撿來、用不到的,同時也用那些被丟掉的食物,煮飯給別人吃。

徐健智強調,朋友間相互送禮物、當義工、扶老人家過馬路,甚至義氣相挺幫助朋友,這些看似稀鬆平常的事物,都是可以擴大至社區,其中「禮物經濟」就是這個概念,讓無消費深入生活中,民眾不用付任何金錢,只要好好珍惜東西,就是最好的回報。

徐健智帶著妹妹徐棋容,實驗性的在家門前放置一個箱子,上頭寫著「免費索取二手商品」,數月來商品不減反增,多到讓他們得以如願在峨眉鄉打造一個「免費商店」,小小幾坪的店內,陳列數百種二手商品,同時他們也跟當地十五家業者、農友合作,建立一個「共食廚房」,民眾可以從冰箱,選擇食材自己烹飪、以工換食,達到「禮物經濟」的理念。

徐棋容表示,目前已跟當地多家業者、農友接洽,希望以「社區支持地方農業」出發,提供當地有機、無毒蔬果,同時結合當地露營業者,收集剩餘乾淨食材,一方面降低食物里程、減少廚餘數量,同時打造一個「共食廚房」,連結在地居民、遊客,讓「食物」成為共享。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