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撲殺政策即將上路,流浪狗仍源源不絕,比較幸運的狗兒被放到寵物店愛心櫥窗等待新家。圖/董俞佳
【本報綜合報導】零撲殺政策倒數半年,收容所狗滿為患,「終結十二夜」受關注,一○四年新版動保法三讀通過,公告全台公立收容所明年二月起「零撲殺」,但根據農委會資料顯示,去年全台公立收容所累計共收容近八萬隻流浪動物,在源頭未減量之下,空間與人力面臨雙重壓力。
台東動物防疫所為了推銷狗狗,與當地警察分局結合,送養警犬,還設立臉書粉絲頁,隨時更新流浪狗萌照,讓臉友分享,幫忙找家,所長吳子和甚至曾跑半個台灣將狗狗親送上府。
台南市動保處結合當地農家特色,幫狗狗媒合至豬場、牛場等畜牧場、農田等,成為農戶的工作犬;這兩年,已送了上千隻流浪狗,到農戶中飼養。
高雄市政府成立「阿勇計畫」,由消防局挑選適合的流浪狗兒,訓練成搜救犬,一隻剛滿六個月的平平有機會通過訓練,成為搜救犬。本月還開了兩次跨局處會議,請各局處就業務相關,想想有什麼方法可以幫狗狗媒合至新家。
幫米克斯找主人 寵物店櫥窗成專櫃
除了公立收容所,民間也很給力,不少寵物店提供公益櫥窗擺放流浪狗,鼓勵民眾認養,高雄寵愛水族寵物店更專放認領養「難度較高」的狗兒,像是黑嚕嚕的米克斯(混種狗),一年多來,已經協助十多隻狗狗找到新主人。
農委會動保科科長江文全表示,農委會除了鼓勵地方政府推動多元認養,也會協助地方政府興建收容所,協助改善軟硬體設備;此外,基層人力吃緊,農委會也會盡力協助地方政府增聘獸醫師與動保人力。
零撲殺政策上路 源頭減量才是關鍵
光是各地收容所、愛狗人士協助多元認領養仍不夠,流浪狗這麼多,不負責任的飼主棄養,流浪狗再生養下一代,是數量增多的關鍵,因此,做好源頭有效管理、減量,加強飼主責任等等,才能有效減緩公立收容所的收容壓力。
根據農委會資料,現在寵物登記率只有約五成,仍有一半的飼主,未替狗兒施打晶片或者絕育,無法落實源頭管理,不只可能無法達到動保立法美意,也應慎訪在零撲殺政策上路之後,飼主更理所當然地棄狗,造成流浪狗暴增的危機。